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土槿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AB)阻滞肝癌HepG2细胞周期进而抑制其增殖及土槿乙酸抑制肝癌HepG2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还原法(MTT)观察土槿乙酸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PAB处理后肝癌HepG2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PAB对肝癌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荧光法,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PAB对肝癌HepG2细胞内微管蛋白α(α-tubulin)聚合形态及表达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PAB对肝癌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PAB对细胞内微管蛋白α、钙黏蛋白(E-cadherin)、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1、不同浓度PAB处理肝癌HepG2细胞后,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50值为2.23μmol/L;2、不同浓度PAB处理肝癌HepG2细胞后,处于G2/M期的细胞逐渐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浓度PAB处理肝癌HepG2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PAB可显著改变微管蛋白聚合形态且使其表达减弱;4、不同浓度PAB处理肝癌HepG2细胞后,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PAB处理组细胞迁移距离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结果表明,PAB处理组穿膜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5、不同浓度PAB处理肝癌HepG2细胞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内α-tubulin表达逐渐减少,E-cadherin表达逐渐增加,MMP-9表达逐渐减少,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AB可以通过影响α-tubulin的聚合形态且下调其表达,阻滞肝癌HepG2细胞周期于G2/M期,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2、PAB还可以通过下调α-tubulin及MMP-9的表达,上调E-cadherin的表达,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侵袭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