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村上春树生活和创作的重要元素。其长篇小说,无一例外都有大量音乐的出现。他将文学和音乐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充满音乐色彩的文学世界。本文主要是以《挪威的森林》为例,来解读其作品的音乐性特色。前言部分主要是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先行研究以及研究方法的一个介绍。近年来,村上作品中的音乐屡屡成为读者热议的话题,商家宣传的噱头。本课题就是基于村上春树作品中的音乐被大量消费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本课题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研究方法上,借助网络获取了大量音乐方面的资料。第一章,对《挪威的森林》中出现的音乐,按在书中出现顺序进行整理,总结作品中音乐的整体特征。并对与作品以及作者本人有深刻联系的乐队披头士,音乐类型爵士进行简要介绍。第二章,分析音乐在《挪威的森林》这一作品中的作用。第一,在塑造人物形象,传达人物心情方面的作用。村上在《挪威的森林》中大量设置背景音乐,用音乐来充实人物形象,用音乐来传达人物心情。并且依据不同人物和不同情境设置不同音乐,十分注重音乐与叙事的统一性。第二,在小说整体构成上所起的作用。村上在其作品中常以音乐为线索来展开叙述,又借鉴音乐的节奏,来控制叙事的节奏。第三,音乐在阐释作品主题上的作用。村上在作品中插入主题曲式的音乐,用音乐来辅助主题的表达。第三章,探究村上在作品中大量设置音乐的原因。第一,受时代背景的影响。60年代出现了大量富有时代特色的经典音乐,为村上以60年代为背景的创作提供了素材。第二,与村上本人的音乐素养密不可分。村上本人十分喜欢音乐,且在音乐方面造诣颇高。第三,与村上作为专职作家的小说创作技巧意识有关。在涉及性、政治、战争等问题时,用音乐来处理,可以避免文字的直白,同时又保留作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第四,受电影配乐的影响。村上在电影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不仅是把电影中的音乐直接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更是将电影配乐的理念导入到文学之中。第四章,探究村上作品的音乐的变化,及其音乐特征的确立。对《且听风吟》开始到《1Q84》为止的11部长篇小说中的音乐进行整理后发现,村上作品中音乐的整体数量在减少,且流行音乐的比例在下降,爵士、古典音乐和民谣的比例有所增加。经过这些变化,村上作品的音乐特征逐渐确立。村上作为畅销作家,近年也一直备受争议。尤其是围绕其作为作家是否过于商业化这一问题更是争议不断。在高度消费主义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文学与商业的关系,如何看待文人的商业营销,如何来定义文学的价值,这些是笔者在写论文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笔者今后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