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不列颠》(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是基于英国当代历史学家、作家托马斯·威廉所著的通俗历史读物《维京不列颠》的节选为翻译实践展开的。在《维京不列颠》中,托马斯借鉴自己曾作为策展人的经验和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为读者讲述了“维京人”来到不列颠的故事。维京人对不列颠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塑造了不列颠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原文作品中不仅引用了古英语诗歌《贝奥武夫》的片段,还包含大量历史、地理等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相当考验译者的翻译能力。其翻译过程和对译文的分析为本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基本素材。根据自身的教学和翻译经验,李长栓提出翻译学习应该关注翻译背后的实质内容,并由此引发了对翻译过程中三种行为的思考。李长栓主张,翻译是发现和再现的过程:理解是透过文字发现主客观真相的过程;表达是再现真相的过程,既包括内容又包括形式;而变通是为了实现翻译目的而选择性再现真相的行为。由此而形成的“理解、表达与变通”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翻译实践分析相结合,对于再现真实的翻译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以“理解、表达与变通”为理论分析框架,将笔者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理解(comprehension)、译文的表达(expression)以及变通(adaptation)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加以总结、分类,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笔者主要采取了直译与意译、增译与减译以及分译与合译等方法策略。此外,翻译过程中,笔者深刻挖掘作者传递的文化信息,以保证目的语读者与源语读者拥有相同的阅读体验。笔者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如历史文本的翻译策略与技巧;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如知识储备不足、调查研究能力有待提高。另外,笔者根据本人翻译历史文本的经验,总结了历史文本的翻译对译者提出的基本要求。笔者希望在提高自身翻译水平的同时,此次实践与反思能为历史文本译者提供一定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队列研究文献,应用RevMan5.3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10篇文献中21篇文献
目的评价强化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等数据库,搜集强化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