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城市公园建设、住宅小区和城市绿地的建设中,景观水体不断涌现出来,已成为了人们生活居住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景观水体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活力,提高了城市的形象,大幅提升居民的生活满足感和幸福感。但由于人们对城市景观水体缺乏足够的认识,景观水体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大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的甚至发生富营养化,水体发黑发臭,蚊蝇滋生,丧失了景观水体的功能,反而破坏了居住环境。为了对景观水体的污染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和有效的运行管理建议,必须首先对其水质变化规律及可能的污染源进行解析。本文选取西安典型城市景观水体汉城湖作为研究对象,对人工湖的水质指标进行为期一年的监测和分析,研究了汉城湖的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对汉城湖可能污染源进行解析,对水质状况和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在污染源解析的基础上,对人工湖的潜在污染源沉积物中的磷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对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风险进行评估;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和运行管理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汉城湖氮磷营养盐严重超标,氮磷浓度值高于地表水环境标准Ⅴ类水限值,而按照汉城湖水域功能,其水质指标应该达到地表水环境IV类水要求。因汉城湖湖体狭长类似河道,湖体流速从进口至出口由0.3m/s下降至0.01m/s,湖体前段的总氮、总磷、浊度等指标高于后段。浮游藻类的大量增殖从春季开始,夏季(6-8月)达到高峰期,随着藻类的爆发,pH值升高,透明度等水质指标变差。湖体溶解性有机物为腐殖酸类,主要来自于湖体内浮游动植物的死亡腐化。(2)汉城湖氮磷污染主要来自于补水源沣河,分别占输入总量的97%和92%,干湿沉降和地表径流带入水体中的污染物仅占2.9%和7.9%。净积累分别占输入总量的21.4%和18.6%,沉积物可能是湖体的潜在污染源。沉积物中磷含量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夏季温度达到30℃时,各湖区沉积物呈释放状态,表征为“源”,当温度低于10℃时,沉积物呈吸附状态,表征为“汇”,在20℃时,1、2、3号采样点表征为“汇”,4号采样点表征为“源”。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沉积物中磷存在释放的风险。(3)汉城湖在2014年5、6、7月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最严重,为重度富营养化,与藻类的大量增殖期基本吻合。从进水口至出水口各采样点处评价结果均为中度富营养,出水口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小于进水口。灰色聚类法对水质状况评价结果为采样点S1(进水口)处属于Ⅳ类水质,其它各点均为Ⅲ类水质。沉积物中磷富营养化风险评价结果为在10℃和20℃时,四个采样点均属于低风险,在30℃时,四个采样点均属于中等风险,温度有利于沉积物磷的释放,在同一温度下,4号采样点处磷释放风险高于其它采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