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及影响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当代社会中,宗教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宗教问题更是错综复杂,我国是典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国家,如何引导宗教同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在其整体的思想体系中比例不大,但是它确能为处理中国社会的宗教问题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本论文主要分三章内容展开:第一章着力分析马克思宗教观的产生和形成,主要阐述马克思宗教观产生的背景及其宗教观日趋成熟的过程。首先,马克思的宗教观产生的背景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的。一方面,从外部的社会环境出发,通过了解当时马克思生长的国家背景、社会环境以及马克思的家庭背景,分析外部环境对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系统的从学术继承层面上来分析马克思宗教观的理论基础,本文沿着历时的脉络,从早期的唯理派与经验派到黑格尔,再到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宗教哲学,对马克思宗教观的理论来源做一个系统的探源。其次,在系统了解了马克思宗教观产生的背景后,最为重要的就是对马克思宗教观形成的脉络做一个细致的梳理。本文主要把马克思的宗教观分为四个阶段,即1837年以前的学生时代萌芽阶段、1837—1844年青年黑格尔派时期的转变阶段、1844—1848年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形成阶段以及1858以后《资本论》深化阶段。通过各个阶段马克思宗教观的梳理,对马克思个人的宗教观进行一个系统的认识,尤其是第四个阶段尤为关键,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是对马克思宗教观重新认识的关键章节。第二章阐述马克思宗教观的主要内容,主要阐述马克思的宗教本质观、宗教的功能及宗教前景预测。通过分析学术界流行的“鸦片说”、“异化论”、“自我意识论”、“虚幻反映论”来提出自己对于马克思宗教本质的浅薄认识。当然,任何事物,付诸于实践才是其最终目的,因此,宗教功能探讨势在必行,本文突破了以往多研究马克思宗教的消极功能的界限,在本文中多是在分析马克思对于宗教积极功能的认识,通过分析宗教的政治功能、文化传播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心灵慰藉功能及社会整合功能,使人们对宗教重新认识。当然,宗教的前景也是学界热议的话题,马克思就宗教的前景有具体的言论,他认为宗教发展的终点必然是消亡。第三章主要论述马克思宗教观的当代影响,这也是全文的难点所在,主要结合宗教的格局现状,分析马克思宗教观对于我国宗教影响,进而提出引导宗教同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启示。从整篇论文来看,重点是马克思宗教观的产生、形成及主要内容,难点是马克思在不同语境中对宗教的本质的概括。当然,文中有诸多观点可能有些偏颇,还有待更加完善。
其他文献
音乐教育主要是以文艺化的形式来向人们传达思想情感的信息,启迪人们的综合情感以及对美的享受,从而对人的审美能力、情感的培养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音乐对学生在道德素质
<正>1病例患者女性,39岁,发现阴道直肠瘘1月行电子结肠镜检查,以观察瘘口愈合状况。患者既往因&#39;子宫内膜异位症、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39;行&#39;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囊肿剥
目的:本研究采用脑fMRI方法观察电针穴位对交感神经活动的可能影响。材料和方法:12例左侧腰腿痛患者,针刺左侧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GB34)和悬钟穴(GB39)。全脑fMRI扫描采用Block设计
建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符合审判经济原则,可减轻当事人的讼累,为当事人提供比较便利的根本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机制,并使民事争议得以迅速解决,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及时、合法
网络崛起带来的传播赋权与媒介近用,使得网络社会运动中的行动者不断创造出新的方式来进行话语表达与情感动员,比如网络图像。而在近年涌现的网络事件中,如“《南方周末》新年特
【正】 在八年抗战期间,毛泽东教育思想有了重大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这集中体现在毛泽东发表的一系列文化教育的重要指示和论著里。如《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