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一种重要的胞内寄生革兰氏阴性病原菌,能够在巨噬细胞内存活并复制是其重要的一个致病机理。但是目前对于迟钝爱德华氏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的胞内过程和具体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本课题中,通过透射电镜发现迟钝爱德华氏菌在一个膜包裹的囊泡结构中存在并复制,我们称之为含菌囊泡(Edwardsiella-containing vacuole, ECV)。通过荧光显微镜发现,内化的迟钝爱德华氏菌能够在巨噬细胞内不均一性的复制,其中有一部分细胞内含有超级增殖的菌,占总细胞数的30%左右。这部分超级增殖的细菌能够在巨噬细胞内诱导焦亡导致细胞膜的破裂,表现为caspase-1的激活以及IL-1β的释放,细菌利用这种细胞死亡途径从细胞内被释放到胞外,为进一步感染提供了条件。将这部分从巨噬细胞内释放的迟钝爱德华氏菌与同步体外培养的迟钝爱德华氏菌相比较,结果发现它们具有更强的二次感染能力,能够在二次感染中引起一种依赖于caspase-3和组织蛋白酶B/D的快速细胞死亡,也具有更强的抵抗宿主杀伤能力,包括对活性氧、酸性环境、血清和中心粒细胞的杀伤抵抗。将从巨噬细胞内释放的迟钝爱德华氏菌与同步体外培养的细菌等量混合后感染小鼠,从巨噬细胞内释放的迟钝也表现出压倒性的竞争优势,具有更强的毒力。这些结果表明,迟钝爱德华氏菌通过在巨噬细胞内的复制与增殖使其本身的毒力得到了增强,可能为进一步扩散感染做好准备。进一步的转录水平结果揭示出,从巨噬细胞中逃离的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大量毒力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受到明显的调控,包括毒力相关的T3SS、 T6SS和其它压力应激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变化的综合结果可能导致了其毒力水平的增强。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迟钝爱德华氏菌能够利用巨噬细胞作为一个短暂的避难所进行胞内复制和侵染驯化,为进一步扩散感染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