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提出21世纪的教育目标和主题是“学会关心”。而师幼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值得我们有效利用。建构“关心型”师幼关系是实施“关心教育”的重要方面。此外,近年来虐童事件频发,不管是携程亲子园还是红黄蓝幼儿园的虐童事件都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也让师幼关系不断成为舆论的焦点。这类少数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失范的负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处境下的师幼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引发人们对师幼关系的进一步思考。面对复杂的现实处境,作为关系主体的教师和儿童如何能更好地在关系中实现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建构起新型的师幼关系是现实背景下具有讨论价值的重要议题。本文第一部分重点阐述了“关心型师幼关系”这一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以及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论证了本选题的价值与意义。本文第二部分对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明诺丁斯关怀理论中关心型关系形成的三个理论要素,为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做下铺垫。本文第三部分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实物分析、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资料收集方法在真实情境中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诺丁斯关心型关系形成的专注、动机移位和反馈三个维度框架下筛选出符合关心型师幼关系建立的个案进行深度研究。本文第四部分通过个案分析深挖现实处境中关心型关系形成背后激发和感动我们的东西。通过编码与分析,研究最终形成了现实处境下关心型师幼关系形成的四个解释维度:关心关系根植于关心者主动远离自我、关心关系发展于关系双方的互相信赖、关心关系受限于关系双方的现实处境、关心关系圆满于被关心者的温暖回应。本文第五部分根据现实处境下关心型师幼关系形成的四个解释维度,从关心者、被关心者和现实环境三个角度提出促进关心型师幼关系形成的相应策略。本文第六部分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小结,并从研究工具“我”的身份问题、研究个案筛选的科学性问题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反思。本研究将关注点聚焦在关心型师幼关系的建立上,是将“学会关心”融入教育改革中的一次有益努力,也是在复杂的现实处境下对新型师幼关系的一次有益探讨,使“学会关心”这一全球化的教育理念能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被重视,并能够转化为切实的措施有效地进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