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风量空调系统温湿度解耦控制策略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化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人们正在寻找更舒适的建筑生活和生产环境。空调作为现代智慧集成建筑中必不可缺的一种设备,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早已被广泛使用。现阶段,空调系统不仅需要满足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也需要降低能耗,然而定风量空调系统由于控制机理的短缺,通常很难同时满足这些要求。变风量空调系统通过调节送风量就可以使房间的温度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效率,并且可以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因此它是当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节能型系统,是现代建筑中空调系统发展和研究趋向。虽然变风量空调系统拥有高舒适性和高节能效率等优势,但同时它也具有很多特有的特性,使其不能平稳工作。比如系统中所有回路同时工作时,它们之间存在协调性和稳定性差、能源浪费的缺点。为了解决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温度和湿度回路之间的耦合以及不稳定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多种解耦控制策略,以提升该系统的控制品质,使其符合温度和湿度控制要求。本文研究了变风量空调系统温度、湿度耦合的问题,完成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1)介绍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原理、组成以及特点,并说明该系统温度、湿度相互关联,互相影响,为接下来的系统温度和湿度解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为了消除文中的空调系统温度和湿度之间的相互干扰,根据不变性原理设计了前馈补偿解耦,同时提出了模糊PIλDμ控制,以进一步优化解耦后的控制回路。(3)由于静态解耦不能完全消除系统中的强动态耦合,于是采用动态解耦中的反向解耦消除温湿度耦合。此外,为了改善传统的烟花算法,使用改进的烟花算法为内模PID控制找到最佳的滤波器参数,最后将其用于优化消除耦合后的系统并在MATLAB中进行考证。(4)提出同时拥有解耦器和控制器的多变量内模解耦控制策略,其中优化的Butterworth滤波器替代了传统的一阶滤波器。然后采用免疫遗传算法降低过程模型的阶次,使系统结构简单,易于计算。最后将这种新型的解耦控制与传统的PID控制进行比较。
其他文献
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orous flame retardants,OPFRs)被广泛用于多个领域中。由于OPFRs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且其污染范围越来越广,因此建立快速、绿色、高效的OPFRs测定与去除方法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选用两种典型的多孔材料---介孔二氧化硅和生物炭材料,分别将其运用于水中OPFRs的测定前处理和吸附去除。具体内容包括:(1)制备了含铁的介孔二氧化硅材
底泥扰动是自然水体中沉积物内源磷再生和形态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从目前研究来看,底泥扰动对内源磷再生和形态转化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同时,以往的研究多专注于截除外源磷的条件下,扰动对水体内源磷在泥水界面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在不同形态磷中的分布。尽管实际水体中外源磷输入逐渐得到控制,但两者却仍是共同存在的,且在进入水体后难以捕捉该部分磷在泥水两相之间,特别是泥相不同形态磷间的转化过程。另外,先前的此
钢框架内填竖缝RC墙结构(Steel frame with slit RC wall structure,简称SRCW)是由钢框架、内填竖缝RC墙和抗剪连接件组成。与普通钢筋混凝土RC墙相比,因设置了竖缝,RC墙的抗侧刚度减弱。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竖缝RC墙的各缝间墙肢产生大量的细小裂缝,变形和耗能能力显著增强。将带竖缝的钢筋混凝土RC墙应用到超高层建筑中,将有效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针对含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高有机氮工业污水构建ABR-CSTR组合工艺,利用厌氧氨化-全自养脱氮(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removal Over Nitrite,CANON)组合技术经济、高效的处理DMF废水。本研究采用2组相同的ABR-CSTR组合一体式反应器进行对比研究试验,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系统功能微生物变化情况,以期为日后实际工程的
随着工业发展及城市扩张,排入水环境中的重金属与环境激素逐年增多。其中,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重金属;双酚A(Bisphenol A,BPA)检出频率和检出浓度偏高,是当前生态环境中重要的内分泌干扰物之一。传统的常规废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去除锌及BPA,二者产生的复合效应对生态环境甚至生物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对这些污染物的去除势在必行。此外,微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广泛存在,对藻资源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是改
随着膜技术在工业和学术领域的不断发展,由于能耗低,分离效率高和相对简单的工艺,它已经成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但通常情况下,膜材料大多疏水的,在过滤过程中会遇到通量较低、所需跨膜压力较大、易被污染、使用寿命较低等问题。对于膜材料进行亲水改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聚偏氟乙烯(PVDF)膜具有化学稳定性较高、酸碱耐受性好、韧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在本研究中,聚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PSMA
草甘膦在全球的广泛使用导致其在地表水及土壤中常被检出,对环境及人类可造成一定伤害,需要对环境中草甘膦进行修复治理。生物降解法是去除草甘膦的主要方法,但实验室筛选出的功能微生物容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固定化技术可以保护微生物,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因此本文从长期受草甘膦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草甘膦降解菌,以水稻秸秆生物炭为载体,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制备微生物-生物炭复合材料。通过去除动力学、热力学实验研究
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作为微塑料(d<5mm)的典型代表,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塑料在自然环境中经过各种物理化学作用被老化,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改变,其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规律也被改变。然而,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于微塑料在水环境中的输送和迁移,而对其在水体和底泥间的迁移规律并未给予足够关注。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紫外光的照射,加速聚苯乙烯微塑料的老化进程,系统的研究了新制聚苯乙烯微塑料和老化微塑料在泥水两相
随着市场上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越来越丰富,有机药物类商品产生了大量的浪费和排放。作为新兴有机污染物,污水厂的传统处理工艺对PPCPs的去除率难以达标。先进的高级氧化技术能高效去除水中此类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为这样的废水处理开拓了新思路。钙钛矿晶体结构稳定、催化氧化还原活性高,且能够通过A/B位的掺杂改性不断提升其对某种氧化剂的活化性能,是一种具有光明应用前景的非均相固体催化剂。过氧乙酸(P
粪源抗生素残留及其诱导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传播于土壤-蔬菜系统中,可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的堆肥添加剂能否有效削减猪粪中的抗生素/ARGs,以及粪源抗生素/ARGs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不同生物炭-猪粪复合堆肥和室内盆栽实验,以蔬菜(苏州青)为例,研究粪源抗生素/ARGs在土壤-蔬菜系统不同界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