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岩石在大多数情况下承受的是压应力而不是拉应力,因此,在岩石力学工程实践中,岩石变形参数和本构关系都来自于压缩试验。然而,一些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已经表明,不少岩石的拉伸模量远小于压缩模量。对于这类岩石,如果继续沿用仅考虑压缩应力状态或者压缩与拉伸模量相同的岩石力学模型和破坏准则,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这种传统做法将给岩石工程设计和计算带来较大误差。迄今为止,不少研究者对于岩石的压缩和劈裂试验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压缩与拉伸下岩石的变形行为的研究还太少,对于岩石压缩与拉伸变形特性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压缩与拉伸下岩石的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也不完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进行压缩与拉伸状态下岩石变形特性的深入研究。本文利用昆明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压-拉转换装置,能够在同一试件上实现压缩与拉伸间循环加载。通过该测试系统,进行了压缩-拉伸下的循环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加载方向、不同岩石种类的压缩与拉伸变形特性。通过试验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试验的2种重庆砂岩的压缩变形模量EAC远大于拉伸变形模量EAT,紫红色砂岩EACA/EAT的值为6.09,土黄色EAC/EATA的值为2.14;大红山铜矿大理岩的压缩变形模量EAC与拉伸变形模量EAT差别不大,EAC/EAT为1.04。(2)劈裂试验中,2种砂岩的压缩变形模量EAC均大于拉伸变形模量EAT,其中紫红色砂岩EAC/EAT的值为2.07,土黄色砂岩EAC/EAT的值为2.18。(3)在压拉循环加卸载试验过程中,压缩平均变形模量EAC、泊松比ΜAC的值,随压缩应力增加而增大;拉伸平均变形模量EAT、泊松比μAT的值,则是随着拉伸应力增加而减少。(4)在压拉循环加卸载试验中,如果压应力较低,则拉伸变形模量较大;如果压应力较高,则拉伸变形模量较小(5)无论是压缩还是拉伸加卸载,卸载变形模量EA卸均大于加载变形模量E加A。(6)在压拉循环加卸载试验过程中,压缩和拉伸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塑性变形,但压缩中的塑性变形远没有拉伸中的塑性变形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