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山西农村读报小组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anyu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借鉴苏联建设宣传员的经验进行宣传网建设,读报小组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读报小组是中国共产党教育群众和联系群众的有效工具,也是群众性宣传队伍的基本组织形式。党组织通过对读报小组与读报员的领导,采用适应农村读报的各种方法来推动读报工作的丌展,以此推动国家宣传网的建设。读报小组使国家的各项政策能够及时地传达到农村的每个角落,丰富了当地农民的社会生活,并促进了当时各种社会运动在农村的丌展。需要指出的是,在自上而下推广和建立读报小组过程中,由于工作方式不当、农民对读报小组缺乏理解等原因,读报小组在农村的工作并不顺利,而且在读报小组后期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读报小组在农村的发展。随着后期国家宣传方式和手段的转变,读报小组也随之解散。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言,介绍论文选题的缘起、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主体。在第二部分里主要介绍了读报小组的具体组织与运行,以及在读报小组建立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及党组织采取的解决措施,通过读报员读报方式与方法的改进来推动读报工作的继续;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了山西各地成功举办读报小组的经验与一个反面的典型,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来说明读报员在读报宣传过程中充当的重要角色,尤其是通过反面的典型来说明国家宣传网建设当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国家在农村的宣传政策。国家宣传政策的改变也渐渐影响到了宣传网建设的实践。随着宣传网建设的弱化,读报小组也随之慢慢解散。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结语,通过分析读报小组在建国初期所起的作用与其存在的问题,为新时期农村的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其他文献
晋察冀边区是一个拥有高度法律自治权的地方根据地,为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边区领导人在原则性地秉承法律历史渊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革命理论的基本
周馥是晚清政坛难得的干吏之一,是清末一个成功的改革派官员。他活跃政坛三十余年,每到一处,都恪尽职守,造福百姓。1902年7月到1904年9月间,周馥出任山东巡抚一职。在鲁抚任
1937年日本占领上海以后,扶植汉奸势力建立汪伪政权,开始对上海进行殖民统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华政策发生改变,通过汪伪政府间接控制上海地区,实行战时物资统制政策
根据实践类课程教学特点,在2015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本科生毕业要求的基础上,采用评分表分析法对安全工程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
本文对城市文化符号和城市文化传播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城市文化符号系统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将其与特定的城市文化要素对应;进而,从传播层次和传播过程两个层面对城市文化
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现状进行调研,从购置管理、使用管理、档案管理、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五方面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系相对完善
计划经济时期,广西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开始起步,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水旱灾害的频发及其破坏程度的加剧。这一背景下,如何应对水旱灾害的严重威胁成为广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县长制度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和理论渊源,它在北洋政府县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县长的选任和管理制度,它是以落实孙中山关于县自治思想为原则,根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