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DH1在子宫肌瘤细胞中的表达及ATRA对COLCOLCOLⅠ和FN表达的影响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yucompu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维甲酸最先应用于对恶性肿瘤的影响,近年来发现,有抗纤维化作用,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已有研究表明维甲酸通路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本课题研究与维甲酸合成有关的重要酶ALDH1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中COLⅠ、FN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为子宫肌瘤药物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方法:   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得子宫肌层细胞和子宫肌瘤细胞,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进行细胞学鉴定。应用RT-PCR检测子宫肌层细胞和子宫肌瘤细胞中ALDH1、COLⅠ、FN mRNA的表达。应用不同浓度(10-8mol/L、10-7mol/L、10-6mol/L)全反式维甲酸干预后,分别于24、48、72、96h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同时为后续研究筛选出有效作用时间点;应用RT-PCR检测各组COLⅠ和FN mRNA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   1.成功培养了人子宫肌层细胞和子宫肌瘤细胞,且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证实。   2.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子宫肌瘤细胞组中ALDH1mRNA低表达而正常的子宫肌层细胞组中高表达;COLⅠ、FN mRNA在子宫肌瘤细胞组中高表达而在正常子宫肌层细胞组中低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   3.空白组子宫肌瘤细胞体外生长曲线形态良好,全反式维甲酸以剂量-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肌瘤细胞的增殖。同一时间点,当药物浓度为10-8 mol/L时,可抑制肌瘤细胞的生长,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着全反式维甲酸浓度的增加,其抑制增殖作用逐渐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浓度,各个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药后72小时抑制作用最显著,96h抑制率趋于平稳,药效趋于饱和。因此,在后续的实验中选取72h为研究的有效作用时间点。   4.半定量RT-PCR 结果显示低浓度(10-8 mol/L)全反式维甲酸可降调肌瘤细胞中COLⅠ、FN mRNA的表达(P<0.05),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COLⅠ、FNmRNA表达逐渐降低,且高浓度(10-6mol/L)药物组与中浓度(10-7mol/L)药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不同浓度(10-8、10-7、10-6mol/L)全反式维甲酸作用于肌瘤细胞72h后,可见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凋亡率逐渐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1.ALDH1在子宫肌瘤中低表达,肌层中高表达;COLⅠ和FN在肌瘤中高表达,肌层中低表达, 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ALDH1减少有关,而导致维甲酸生成减少,推测子宫肌瘤的发生与维甲酸通路关系密切。   2.全反式维甲酸能够抑制肌瘤细胞体外增殖活性,且存在着剂量-时间依赖性。   3.全反式维甲酸可降调肌瘤细胞中COLⅠ、FN的表达,且存在浓度依赖性。   4.全反式维甲酸能够促进肌瘤细胞的凋亡,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作用逐渐增强。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38(PACAP38)后的行为学变化以及三叉神经核尾核(TNC)部位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PACAP38能否作为诱导剂,诱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