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比值与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iamei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心血管急症,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比值(MPV/PLT)被认为可以作为预后指标,并且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结局有密切联系,本研究研究AAD患者入院后24h内首次测得的NLR和MPV/PLT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NLR和MPV/PLT是否有助于AAD患者预后的风险评估。资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88例AAD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主动脉CTA和(或)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确诊,根据患者出院时的结局将其分为死亡组(n=29)和存活组(n=59),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手术资料、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等。采用SPSS 22.0和Graph Pad Prism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通过ROC曲线确定最佳诊断界值,并以此为临界点将患者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低MPV/PLT组和高MPV/PLT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NLR、MPV/PLT与AA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计算优势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95%CI);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NLR组、MPV/PLT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生存率,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8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住院死亡率为32.95%(29/88),根据患者住院死亡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Group 1=29)和存活组(Group 2=59)。死亡组NLR水平和MPV/PL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12.16(6.94-18.65)vs.8.62(5.45-11.80),P=0.027 and 8.69(5.36-10.19)vs.5.73(4.18-6.91),P=0.002];2.ROC曲线显示,NLR对AAD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预测的AUC为0.645[95%CI:0.514-0.777);P=0.027],最佳截断点11.82,敏感度55.2%,特异度76.3%;MPV/PLT对AAD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预测的AUC为0.702[95%CI:0.577-0.826);P=0.002],最佳截断点6.95,此时敏感度65.5%,特异度78.0%,根据最佳截断点将患者分为低NLR组(<11.82)和高NLR组(>11.82)、低MPV/PLT组(<6.95)和高MPV/PLT组(>6.95),其中低NLR组患者院内死亡率显著低于高NLR组(22.4%vs.53.3%,P=0.003),低MPV/PLT组患者院内死亡率显著低于高MPV/PLT组(17.9%vs.59.4%,P=0.000)。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年龄[OR 1.050(1.008-1.094);P=0.019]、手术时间[OR 0.996(0.993-0.998);P=0.000]、NLR[OR 1.155(1.076-1.241);P=0.000]、MPV/PLT[OR 1.079(1.012-1.150);P=0.019]是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以NLR、MPV/PLT作为分类变量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高NLR组(>11.82)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低NLR组(>11.82)的2.383倍[HR2.383(1.126-5.042);P=0.023],高MPV/PLT组(>11.82)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低MPV/PLT组(>11.82)的4.263倍[HR4.263(1.899-9.567);P=0.000]。4.对术后存活且健康出院的59例AAD患者随访2个月~2年,在(9.74±6.23)月的随访期间内,共有7例患者发生死亡,死亡率11.86%(7/59),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低NLR组随访期间生存率高于高NLR组(93.3%vs.71.4%,P=0.027),低MPV/PLT组随访期间生存率高于高MPV/PLT组(93.5%vs.69.2%,P=0.017)。结论NLR和MPV/PLT与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高NLR水平和高MPV/PLT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近两年,语文学案在课堂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以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简洁的引导、高效的练习引起各位语文老师的注意。随之而来的争论也此起彼伏。有的主张废弃学案,认为用上学案语文课便没了语文味,倒像训练课或练习课。有的认为,用学案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能把一些相应知识点落实到位,提高应试成绩,应该用。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分歧,关键不在于学案当用不当用的争论上,而在于议论者思想背后的教学理念。  主
新课标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随着教师们对各种教学理论的广泛学习和深入探讨,各种争论也不断出现,比较普遍的是,有些人以为教学改革的提法是多余的,因为我们的老祖宗,早有其法;有些人以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教学已经过时,非改不可。基于此,本文试图厘清它们各自的道理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变”  从我国古代的孔子到近代的陶行知,从外国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到美国的杜威,
如果说,“千课一面”曾经是基础教育发展难以承受的历史之痛,那么,“同课异构”作为一个热词进入我们的视界,越来越成为我们克服历史之痛的一副良药。唱响“同一首歌”中的“不同”,以尽显 “和而不同”的时代强音,是“同课异构”的本质追求。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同课异构”并没有给教师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收获。下面,从2013年3月的 “苏粤名师同课异构”实践经历说起,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认识。  一、精彩的
中国是一个产煤大国,也是一个严重依赖煤炭能源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矿难大国。我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但矿难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80%。而最让人痛心的是: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    煤矿事故何其多    安全生产,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古老而沉重。“煤矿生产,安全第一”。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简单而响亮。一起起矿难触目惊心,一次次警钟震撼天地。“矿难猛于虎,安全责任重于泰
80后的一代,奔“三”升“中”渐次成为家长。作为父母的80后,有其自身的特点:有知识有文化、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或享受或遭遇过社会不公,亲历过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潜规则”;是微媒体专家,游刃有余于网络时代即时的、开放的言论环境。随着孩子的入学,80后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共同体,在发挥自身教育优势之余,在家校合作的问题上也逐渐产生一些不和谐之声。  案例1:为了让小华能够进入优质教育资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