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和谐——论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feng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求和谐之真,创和谐之善,达和谐之美,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必然归宿,而且是天道自然的内在律动.因此,和谐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中西思想史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和谐思想.但在马克思以前,却没有一种科学而合理的和谐思想.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秘密的揭露,不仅从根本上找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矛盾和关系扭曲的最深切根源,而且,还提出了扬弃异化、消解矛盾的有效途径,指出了人类社会的最终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就此而言,马克思实际上是为我们提供了人类社会如何走向和谐的思想与智慧,以及社会和谐特有属性和意蕴的深刻洞见.并且,随着马克思思想的进展,随着马克思由唯心主义走向唯物主义,随着马克思对人的研究和重视,以及对实践的关注与转向,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也越发科学合理与完满.在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中,人是一个重要的轴心.人不仅是社会和谐状况认知和评价的主体,而且,人的自由与解放是社会和谐认知的依据与评价的标准.马克思在实践中提出异化与和谐问题,认为异化与和谐不仅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而且,实践还是扬弃异化,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马克思还认为,任何社会和谐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和谐,都有特定的历史语境,并且社会和谐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进行纵向的拓展和横向提升.此外,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还是生存的,生存是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的内在意蕴与鲜明特质.深化马克思和谐思想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日常的社会生活层面,学术的社会理论层面,决策的社会规划层面.
其他文献
由于传统的思维模式,我们一贯认为我们外边有一个和我们独立的世界——我们习惯把它称为“自然”,而且我们习惯以掌握“自然”、控制“自然”的程度来证明人类的存在。这种传
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和时代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强度和密度在经济、政治等领域冲击着各国的发展。当前,全球化问题已成为各学科和各领域的研究热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根本,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给予重视的问题。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basic teaching, and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
期刊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正是通过对生产力在历史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进行考察才找到了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