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教育就是要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替每一个儿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以发展他将来的事业,如果必要,书本功课要为健康牺牲,而不要使健康为书本功课而牺牲。调查表明,我国烟民出现了低龄化并日渐增多的趋势。高中生谈恋愛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他们的性健康知识却很贫乏。随地吐痰等不讲公共卫生的坏习惯依然普遍。另外,工业化环境改变了传统的生态系统,给人类自身稳定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危险因素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结果是各种疾病有增无减,这需要青少年要有预防的观念。鉴于生物学学科特点,本论文结合高中生物教学,采取“调查—干预—效果评价”模式对中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研究。结果表明学科教学中渗透营养健康教育,促进中学生营养健康知识的提高和健康态度的转变的效果较好,但是营养健康行为的形成还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健康知识干预是健康信念建立的先导,是健康行为形成的基础,要达到某些健康行为形成的目的,单一的学科教学渗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干预。目前,中学生营养健康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但大多数中学生具有良好的营养健康态度,迫切地想了解科学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单一的获得健康营养知识的渠道,系统有效的方法和过程的缺少成为制约中学生营养健康知识获得、营养健康态度转变和营养健康行为形成的障碍。通过学校相关学科渗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中学生健康知识传播、健康态度转变和健康行为形成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学校健康教育应该承担更多的这方面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