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历史政治地理作为基本的研究取向,结合制度史、社会史和文化史,对清代的行政区划改革展开专门研究,即以清代地方行政区划及行政制度的调整为中心,对县、直隶州、府、道、督抚、布政使等地方行政区划和行政制度进行全面考察,探讨清代各级地方行政区划变迁的特点,系统分析其改革的深层原因。 本文分为上下二篇。 上篇探讨清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改革,具体包括三个部分。首先,全面考察清代督抚的设置、分布及辖区变化过程,考证督抚辖区与省区调整为一致的时间,进而分析督抚体系的形成及督抚在清代政区设置和改革中的意义。其次,深入讨论了清代直隶州的改革,揭示出直隶州在统县政区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直隶州和府的关系,进而探讨清代统县政区改革的思路、设立标准及运作情形。第三,从清代各道及其驻所的变化入手,对道的驻所、辖区进行排比分析,并详尽考察其变迁状况,廓清道的辖区变迁与驻所之间的关系,指出道作为一级准行政区划与清代各级地方行政区划的互动关系及其在政区改革中的重要性。下篇则详细考证了清代高层政区中的布政使司及其下属区划变迁的全过程,涉及到清代存在过的二十三个行省及各省之府、直隶州、直隶厅、县等区划的设置、沿革、辖区范围的变迁情况。本部分改变了以往单纯的纵向论述方式,先横向地剖析再纵向地梳理,既展示了清代同一时段存在的政区及政区数量,又显现了清代各政区变化的规律。 通过本文对清代政区的系统全面的分析,基本上复原出了有清一代各级政区的动态变迁及其主要原因。 清代距今较近,其政区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诸如政治因素、军事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还有一些地方边疆和民族因素的介入,与现今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故清代在行政区划的多方面改革及其得失,可以成为我们在政区改革及其地方权力协调问题上的借鉴;对于那些政区改革上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本文对于这些政区的改制过程、政区变革的各种因素以及政区改革的思路与操作的细致全面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清代政治制度和政区的整体变动,也有助于我们对政区改革的各种影响因素作出总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