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法制备金属氧化物/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y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器件,其性能介于二次电池和传统电容器之间,兼备传统电容器功率密度大以及二次电池能量密度高的特点,并且具有循环寿命长、充放电速率快、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而超级电容器的高性能取决于其电极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研究最早的是RuO2,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超高的理论比电容而被广泛研究。但是,作为贵金属氧化物,其价格昂贵、有毒性并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寻找电化学性能优异且经济实惠的可替代的金属氧化物势在必行。  由于环境储量丰富、价格低廉、较高的理论比电容、环境友好等特点,MnO2、NiO 在众多的金属氧化物中脱颖而出。但是MnO2、NiO都存在电导率低的缺点,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另外,微波法在室温、周围环境中就能快速实施,较传统的水热法、电化学沉积法、电化学氧化法、化学沉积法等具有操作步骤简单、反应周期短(~60 s)、无需后处理等无可比拟的优点。因此,本文采用固态微波法,选择导电性超好的石墨,与MnO2、NiO进行复合制备高性能的电极材料。主要工作如下:  1. 以石墨作为加热层,四水合硝酸锰(Mn(NO3)2·4H2O)作为先驱体,成功制备了(二氧化锰纳米线)MnO2-NW@Graphite纳米复合材料,探究 了石墨与先驱体的质量比、微波功率、加热时间对二氧化锰微观形貌的影响。通过SEM图表明石墨与Mn(NO3)2·4H2O的质量比为50:20(单位 mg),微波功率为800 W,加热时间为60 s时,二氧化锰纳米线的形貌最佳。并且对该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比电容达到了最大值380.4 F/g,并且在循环2000圈之后,比电容保持率仍为最大值的80%,表现出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2. 以石墨作为加热层,六水合硝酸镍(Ni(NO3)2·6H2O)作为先驱体成功制备了NiO@Graphite复合材料,探究了石墨与先驱体的质量比、微波功率、加热时间对NiO@Graphite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与Ni(NO3)2·6H2O的质量比为50:40(单位 mg),微波功率为800 W,加热时间为60 s时,NiO@Graphite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佳。最大比电容为455 F/g(0.5 A/g),当电流密度增加到10 A/g时比电容仍为327 F/g,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但是由于石墨表面上NiO细颗粒的团聚导致其循环稳定性比较差。  3. 为了进一步提高NiO@Graphite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以石墨为加热层,六水合硝酸镍以及四水合醋酸锰(Mn(CH3COO)2·4H2O)为先驱体制备了NiO/MnO2@Graphite复合材料。通过SEM图可以看出MnO2的加入有效地阻碍了NiO颗粒的团聚,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最大比电容达到了740 F/g,循环1600圈之后比电容仍为初始比电容的140%(592 F/g)。
其他文献
纯铝系合金因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常被用于制造铝电解电容器阴极电子铝箔。电解铝液直接铸轧生产纯铝系阴极电子铝箔具有短流程、高效率、低能耗等优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
综观国内各地城市,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日渐紧张已成为普遍现象。如何治理并改善城市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循环利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乃至中
Mod heritage,particularly post-war social housing estates,is struggling with negative perceptions.Accordingly,this research aims to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
水资源短缺是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污水回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选方案。曝气生物滤池在用于城市污水回用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特别适合我国水处理事业所面临的现状。本课题针对石
雷达、电子战等射频电子装备向高集成度和大功率方向发展,有力牵引了射频微系统技术的进步,同时给冷却设计带来三大挑战:高面热流度、热堆叠和高体热流密度.冷却技术成为制约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半结晶性聚合物。工程塑料级PE工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在120℃范围内长期使用,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气、包装、纺织等领域。但是,PET仍然存在一
学位
多微网系统接入配电网后,会对配网运行造成较大影响,该文结合市场环境下双边交易模式,提出含多微网主动配电系统的双层优化模型.下层优化模型为多微网分散协同调度,采用原对
从个体差异的角度出发,研究不同性别、参考框架和地图浏览方式的被试者在三维虚拟场景中对空间寻路的时间和路径选择的影响。选择故宫的大尺度三维场景作为实验环境,限定寻路视角为第一视角,模拟日常生活中寻路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性别对完成时间有显著影响,男性寻路时间要明显短于女性,但是被试者在三维场景中完成寻路任务的路径复杂度无性别差异;不同参考框架对完成时间有明显差异,且协调参考框架时间最短,但是对路径复杂
碳纳米管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已经引起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将其与蛋白质搭配可望制造出微型生物传感器、药物和药物运输载体,以及新型功能生物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