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开始在生活中依赖各式各样的移动通讯设备进行交流沟通及处理各项事务。移动通讯工具的使用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随时随地地进行工作。因此,无论是在工作领域还是非工作领域都出现了许多不一样的“低头族”,他们不仅仅是在所处领域(如家庭领域)中使用通讯工具处理该领域中的事务,还经常需要处理非该领域相关(如工作领域)的事务。这就使得人们经常会出现跨越领域的行为,也就是会在所处领域(如家庭)受到另一领域(如工作)的影响。国外学者对于跨领域的通讯工具使用所带来的影响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但研究者们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家庭领域中与工作相关的通讯工具使用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以及该行为对个体的心理脱离的影响上,使得我们对家庭中工作相关的通讯工具使用影响个体幸福感的变化和机制的理解仍旧十分有限,对于工作领域中通讯工具的使用能够带来的影响则更为模糊。而边界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为进一步探究通讯工具使用行为影响个体幸福感的机制提供了可能。故,本研究基于边界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使用日记法对企业员工进行了一个完整工作周的数据收集,要求被试于每天下午下班前半小时填写工作部分的问卷填写,每天晚上休息前进行非工作部分的问卷填写。问卷均通过线上向员工发放,共收集了 88名企业员工五天的数据。之后构建多层线性模型分别探讨了家庭中工作相关的通讯工具使用和工作中非工作相关的通讯工具使用对员工幸福感(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所带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员工在家庭中工作相关的手机使用能够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在工作中非工作相关的手机使用则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工作满意度。2.员工在家庭中工作相关的手机使用会通过降低心理脱离影响从而降低个体的生活满意度,而家庭中工作相关的手机使用却并不会通过员工在家的恢复状态影响到其生活满意度。3.员工的心理脱离会通过家庭-自我促进影响到其生活满意度;但恢复状态却不会通过家庭自我促进影响到其生活满意度。4.虽然员工的工作-自我促进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工作满意度,但工作中非工作相关的手机使用却不会通过工作-自我促进影响到工作满意度。5.员工在家庭中工作相关的手机使用会通过阻碍其心理脱离而降低家庭-自我促进的水平,从而影响到员工的生活满意度。6.在家庭中工作相关的手机使用和心理脱离之间的关系受到手机使用动机的调节。若员工是主动使用手机处理工作相关的事务,那么在完成工作任务之后更容易出现心理脱离;若是由于外界因素被动使用手机,则不利于个体的心理脱离。7.在工作领域,处于同一工作环境的个体之间的边界管理方式会相互影响。相较于感知到低分离范式的员工,感知到高分离规范的员工在工作领域的非工作相关的手机使用会提高工作-自我促进的水平。本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扩大了边界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的应用范围,同时,在个体层面,为个体有效管理自己的跨领域行为、调整自己的状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组织层面,为组织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和营造更有利于员工积极工作的组织氛围提供了实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