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演进与经济的进步,“新常态”下的江苏经济发展特点越来越显现。“十二五”发展期间,江苏经济年均增速降为9.8%,下行压力逐渐增大,其它诸如要素约束、环境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如何挖掘江苏经济新增长点、如何转型经济结构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以上宏观背景,尝试探讨该问题。本研究的成果希望能为决策者制定江苏经济发展政策提供指导性依据,对新时期江苏经济增长带来现实意义。国内外产业结构升级与潜在经济增长研究理论的梳理揭示,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在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挖掘经济增长点的关键在于激发经济潜在产出能力。因此,探究产业结构升级对江苏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成为解答此问题的有效路径。研究的理论分析部分,首先描述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特征并以此构建评价产业结构升级的标准——“高级化”、“合理化”、“软化”、“低碳化”,分析它们的联系;其次,定义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概念,并分析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产业结构演变升级促进经济潜在增长的路径。实证分析部分,首先,依据“四化”评价标准选取具体指标测度江苏产业结构的升级情况;然后,利用HP滤波法测算了江苏1990-2014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通过与实际经济增长情况对比分析,找到了江苏经济下行的内在原因;最后,“Granger Causality”检验江苏产业结构升级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先导与滞后关系。对策部分,针对江苏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利于江苏产业系统升级及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十二五”时期,江苏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发生了深刻变革,江苏经济增速放缓的根本原因是潜在经济增速的趋缓。多年来,江苏产业系统的演进趋势整体是优化升级的,但在新形势下,产业的传统基础优势已经弱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才是江苏找到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关键。江苏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高级化与合理化的演进,更要重视软化和低碳化的辅助效果。“十三五”发展之际,江苏应依照党中央的正确指引,重改经济供给侧结构性因素,进行产业创新;看重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势,尤其是产业升级中低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更应洞悉时代发展的鲜明特色,充分发掘新生产要素,增强软产业发展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