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应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SDEA)模型,选取能体现滨海地区生态林工程(包括沿海平原地区的防护林和丘陵地区的非防护林)建设综合效益与特征的4个投入指标(从业人员结构、种质种苗技术、25年林龄的生态林营造面积、近25年来的滨海滩涂围垦面积)和3个输出指标(动物种类、自然环境影响、来源于生态林网工程的经济产出,其中自然环境影响指标选择对项目地有重大影响的台风、干旱、咸潮等3项灾害的影响指标;来源于生态林网工程的经济产出指标选取来源于生态林网工程的农林加服业产出和相关人员人均收入),对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9个滨海地区乡镇的15个具有25年林龄的生态林工程的技术投入相对有效性进行了评价。根据1984—2008年的评价结果表明,截至2008年,玉环县滨海地区15项生态林工程综合效益呈现出阶段不稳定、整体上升趋势,具体表现在:生态林网结构的规划与管理科学,生态林网面积和蓄积量稳定,林业投入产出效益较高,台风、干旱、咸潮等自然灾害对生态林工程的影响显著降低,来源于生态林工程的经济产出和从业人员人均收入显著增加等特征。研究还表明,收集的样本在近25年的时间段中,7项工程的技术投入相对有效;8项工程的技术投入相对无效。7项技术投入相对有效的工程还具有对防风、耐旱、耐盐碱、耐涝的综合性乔灌种苗的驯化成功率高,生物多样性好,政府引导措施有效,产品多样化高,产业结构合理,农林信息服务能力强等特点;8项技术投入相对无效的工程是因为从业人员近15年来急剧减少,地方政府对产业格局的导向发生变化,生态林工程管理松散,生态林蓄积量下降等原因。本研究是基于管理学、运筹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的长期研究基础之上,从现代管理学角度揭示了东部滨海地区生态林工程建设能产生重大综合效益。其研究结果对于我国高效益生态林数字化经营管理;促进滨海地区的景观生态规划有效进行;对于我国滨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以及滨海地区生态系统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此外,也验证了SDEA模型在管理层面上的研究优势可以有效弥补参数模型、生态足迹等模型对生态林业工程管理研究的不足,为拓宽林业管理研究的思路有很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