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介词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对《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介词进行穷尽式的统计和列举,首先按照语义标准将其中的五十余个介词分为九类:引进目的语(构成把字句);引进施事者(构成被动式);引进方位、处所和时间;引进原因和目的;引进工具、条件;引进比较、比拟的对象;引进关涉、指向的对象;引进包括、强调的对象;引进排除的对象.通过对这九类介词依次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以期择取动词向介词语法化链条上的一环,认识这些介词在当时语法化的程度和面貌.我们发现《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介词系统中,除了少数书面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介词如"于"、"以"以外,部分介词的语法化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如"从"已经和现代汉语的用法极为接近;有的尚不成熟,如"和""与",分工不明确;有的介词在现代汉语中有了进一步的虚化,如"跟""给",在《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只能作动词,"在"也只是表示方所的介词,而现代汉语中则进一步虚化为表示时间的助词.该文通过共时平面的研究,展现一个时期介词系统的特点,对于历时地了解《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介词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动词向介词语法化的进程也有帮助.
其他文献
陈若曦是一位高产且创作生命力顽强的台湾土著华文女作家。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海内外曾掀起热及一时的“陈若曦研究”,对作家和作品的研究论文散见于各个学刊杂志。但进入九十年
该文所研究的当代美国艺术教育是指作为审美教育主要内容和途径的非专业艺术教育.该文从分析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系统地论述了其主要理论流派以及不同的艺术
新时期以来,西方的文艺思潮、流派不断被引介到中国,它们以或隐或显的面貌渗透到我们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因使人们以金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低英语水平组、中英语水平组和高英语水平组的汉英请求言语行为,研究英语学习对汉语母语的影响。首先对比了三组被试的汉语请求言语行为,分析英语学习是否对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