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对《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介词进行穷尽式的统计和列举,首先按照语义标准将其中的五十余个介词分为九类:引进目的语(构成把字句);引进施事者(构成被动式);引进方位、处所和时间;引进原因和目的;引进工具、条件;引进比较、比拟的对象;引进关涉、指向的对象;引进包括、强调的对象;引进排除的对象.通过对这九类介词依次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以期择取动词向介词语法化链条上的一环,认识这些介词在当时语法化的程度和面貌.我们发现《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介词系统中,除了少数书面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介词如"于"、"以"以外,部分介词的语法化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如"从"已经和现代汉语的用法极为接近;有的尚不成熟,如"和""与",分工不明确;有的介词在现代汉语中有了进一步的虚化,如"跟""给",在《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只能作动词,"在"也只是表示方所的介词,而现代汉语中则进一步虚化为表示时间的助词.该文通过共时平面的研究,展现一个时期介词系统的特点,对于历时地了解《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介词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动词向介词语法化的进程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