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支原体性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MPS)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 pneumoniae,Mhp)引起的一种慢性间质性肺炎,又称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swine infectious atrophic rhinitis,AR)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fica,Bb)和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两病均为难以治愈的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猪场严重流行,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经调查了解山东省大多数规模猪场仅14日龄进行了一次MPS灭活疫苗免疫,AR未免疫。为了解当前两病在山东省规模化猪场的流行状况,评价疫苗免疫防控效果,为两病免疫程序调整优化及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2018~2019年对山东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采集各阶段猪群喉头黏液拭子和鼻拭子,检测MPS、AR的病原感染情况;抽检部分屠宰生猪的肺脏进行眼观及镜检病变评分;抽检部分猪场病死猪的鼻腔病变,评估AR感染状态;对Mhp进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确定Mhp流行菌株的敏感药物。2019年选择试验猪场分别对MPS、AR的免疫程序调整优化,对试验场两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上述调查并与2018年调查试验猪场的情况进行比对。结果显示,2018~2019年分阶段采集的不同日龄的猪喉头黏液拭子,qPCR检测发现,从保育转育肥猪群后Mhp感染率升高幅度较大,2~5月份Mhp感染风险最高。以此为依据2019年对临沂某试验猪场的MPS免疫程序进行调整优化,仔猪7日龄活苗喷鼻,21日龄灭活苗注射;后备母猪前期免疫参照仔猪免疫程序,配种前灭活苗肌肉注射免疫一次;生产母猪在分娩前3周~5周灭活苗肌肉注射。检测结果显示各阶段猪群Mhp抗体水平均维持较高水平,整体感染率下降,与调整前相比感染率平均降低72.23%,化解了保育猪群转育肥圈后的感染风险。检测试验场各阶段Mhp疫苗免疫猪群的血清中CSFV、PRRSV、PRV gE、PCV2的抗体,结果发现,与试验猪场免疫程序调整前相比各阶段猪群的平均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说明MPS免疫未影响病毒病的疫苗免疫效果。2018年抽查试验猪场屠宰猪的肺脏实变较为严重,以尖叶、心叶实变居多,肺脏实变检出率高达87.27%(48/55);出血、淤血肺脏占67.27%(37/55);气肿病变肺脏占12.73%(7/55)。2019年抽查试验猪场MPS免疫程序后屠宰猪的肺脏实变检出率为12.70%(8/63),主要表现尖叶、心叶小面积实变,呈轻度间质性肺炎病变。药敏试验证明近两年流行的Mhp菌株对环丙沙星已产生了耐药性;对泰乐菌素、泰妙菌素、替米考星高敏,对四环素、林可霉素中度敏感。2018~2019年对山东莱芜、淄博、济宁、临沂、潍坊、德州的部分猪场进行AR流行病学调查。大部分猪场未进行AR疫苗免疫,通过剖检猪场病死猪并采集鼻腔图像进行分析,发现病死猪存在较高比例的AR感染病变,病变等级主要为1级,约占5.52%(28/507)。济宁地区猪场临床病例AR感染比例高达11.83%(11/93)。2018年对山东济宁、临沂、莱芜试验猪场猪鼻腔拭子PCR检测,结果发现2周龄仔猪感染比例较高,其中莱芜部分猪场2周龄仔猪的感染率高达40%(12/30)。2019年对三个地区试验猪场实施1周龄仔猪Bb+Pm二联灭活苗喷鼻免疫1次;母猪产前4周肌肉注射二联苗1次后,三个试验猪场2周龄仔猪AR感染率平均减少23%;莱芜免疫效果较好,2、3、4周龄仔猪阳性率分别降低26.67%、28.57%和9.33%。综上所述,猪场执行MPS免疫程序:仔猪于7日龄活苗喷鼻,21日龄灭活苗肌肉注射;后备母猪配种前灭活苗肌肉注射;生产母猪在分娩前3周~5周灭活苗肌肉注射,公猪每年2次普免。MPS药物预防程序:猪群转入育肥圈后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按治疗剂量预防2个疗程。AR免疫程序:仔猪7日龄Bb+Pm二联灭活油喷鼻;母猪产仔前4周二联苗肌肉注射。可显著降低MPS、AR感染发病率及肺脏的病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