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河流域土壤微团聚体对Pb2+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3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名山河流域四种不同上地利用方式紫色上(包括一种由紫色土发育的水稻土)为对象,采用平衡液吸附法及NH4OAC、EDTA解吸剂解吸法研究全土及各粒径微团聚体(2-0.25mm、0.25-0.053mm、0.053-0.002mm、<0.002mm)对Pb2+吸附解吸特征,及有机质、游离氧化铁、碳酸钙对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四种土壤全土及各粒径微团聚体对Pb2+的吸附量均随Pb2+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各粒径微团聚体吸附量大小关系各有不同,紫色土(茶园):(<0.002mm)>(2-0.25mm)> (0.053-0.002mm)>全土>(0.25-0.053mm),水稻土:(<0.002mm)>(2-0.25mm)>全土> (0.053-0.002mm)>(0.25-0.053mm),紫色上(林地):(<0.002mm)>全土> (2-0.25mm)>(0.25-0.053mm)> (0.053-0.002mm),紫色土(旱地):(<0.002mm)>(2-0.25mm)>全土>(0.25-0.053mm)> (0.053-0.002mm),Pb2+均向最小粒径富集。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对等温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四种土壤全土及各粒径微团聚体对Pb2+的吸附均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说明四种土壤全上及各粒径微团聚体对Pb2+均为多层吸附,方程系数K大小反映结合强度及吸附容量,规律与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及CEC大小规律一致。四种土壤全土及各粒径微团聚体对Pb2+吸附均以静电吸附方式为主,络合吸附方式为辅,且静电吸附率随Pb2+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络合吸附率随Pb2+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均存在未知的吸附方式。(2)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及碳酸钙是影响土壤对重金属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去除后四种上壤全土及各粒径微团聚体对Pb2+的吸附量均有所降低,降低量大小关系为去有机质>去无碳酸钙>去游离氧化铁,说明有机质对土壤吸附Pb2+过程影响最大,碳酸钙其次,游离氧化铁最小。去除各组分后仍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K值则明显减小,说明去除各组分后四种上壤全土及各粒径微团聚体对Pb2+的结合强度及吸附容量明显降低。去除各组分后,四种土壤全上及各粒径微团聚体以静电吸附方式吸附Pb2+的百分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络合吸附方式吸附Pb2+的百分比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去除有机质后变化明显,游离氧化铁其次,碳酸钙最小。(3)以全上吸附最大量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吸附量大小关系为:紫色上(林地)>紫色土(旱地)>水稻土>紫色土(茶园)。四种上壤均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方程系数K值大小关系为:水稻土>紫色土(林地)>紫色上(旱地)>紫色土(茶园),说明水稻上对Pb2+的吸附结合能及吸附容量最大,紫色土(林地)其次,紫色土(旱地)再次,紫色土(茶园)最小。四种土壤均以静电吸附方式为主,络合吸附方式为辅,非解吸率大小关系为:紫色土(茶园)>紫色上(旱地)>紫色土(林地)>水稻土,说明紫色土(茶园)对Pb2+的固持能力最强,紫色土(旱地)其次,紫色土(林地)再次,水稻土最弱。
其他文献
油菜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油料作物,合理的氮肥施用对于保证油菜的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适宜氮肥形态的选择是氮肥合理施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配施对直播冬油菜产量、氮素积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明确了直播油菜生产中适宜氮肥形态的选择;在此基础上,从油菜根系的生长和构型、用于氮代谢相关的光合电子能量分配两个角度解析了不同形态氮肥配施对油菜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以期为直播油菜合理
土壤侵蚀引起土壤养分流失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形式,而水土保持林是治理水土流失及控制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措施。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及配置模式,一直是水土保持学科的研究重点和
椪柑为中国中部柑橘的主栽品种之一,近年来,其果实品质因树龄的变化出现退化。目前,关于椪柑果实品质、土壤-树体营养随树龄的变化及其关系的研究鲜为报道。本研究在湖北宜昌
土壤酸化是制约农田土壤地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世界上约30%的土壤受到酸化影响。在中国,约有2百万km2的土壤为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农业生产中施用石灰和白云石
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2个供试小麦品种,5个钾水平(0.005、0.05、0.5、2、10mM),均分别进行接虫和不接虫处理,于接虫后0、4、8d取样(鲜样或干样)测定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并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