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能否在人生发展的这一特殊时期,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为初中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为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对其未来一生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既是一件关乎每位初中生未来成长的大事,也是一件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但从笔者近年来在基础教育一线所做的调研情况来看,在少数学校或少数教师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有违学生道德认知发展规律,脱离学生实际认知发展水平进行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现象,从而严重制约或影响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了帮助中学思想政治尤其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深化对学生道德认知发展规律的认识,通过将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协调的方式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本文在总结、借鉴现有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的自然起源与演化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一种道德认知发展的不连续性规律。并结合该规律,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有违道德认知发展不连续性规律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运用道德认知发展的不连续性规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对策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