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处用乳化沥青高低温性能指标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sk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网建设事业快速推进,并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大量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公路进入了维修养护时期,为了阻止老旧路面状况持续恶化,保持路面的使用性能与服务质量,需根据路面实际情况在不同阶段选择适用的养护手段对路面进行养护。微表处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具有造价低廉、施工周期短以及开放交通快等优点,已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然而,微表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微表处路面的使用寿命较短,极大地限制了微表处技术在我区预防性养护的应用于推广,究其原因,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缺乏合理且有效的微表处用乳化沥青评价方法及技术指标,部分室内试验测得的指标缺乏科学性与适用性,乳化沥青的设计指标与气候条件、荷载组成相关性差,难以满足现阶段对乳化沥青质量的控制需求。乳化沥青作为微表处的主要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微表处工程的质量。本文将采用乳化沥青SPG试验方法体系,根据内蒙古地区气候条件、交通荷载等因素推荐出适应于内蒙古不同气候分区的乳化沥青SPG等级以及根据SPG技术要求确定各气候分区的乳化沥青高低温性能指标。本文首先根据中国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图(温度)确定出内蒙古地区存在的分区,在各分区内选择多个地区,对其近十年的极端气象数据进行调查整理,通过LTPP建立的高温模型公式,计算出各区路面设计温度,依据乳化沥青SPG体系的分级方法,确定出适应于内蒙古沥青路面各分区的乳化沥青SPG等级,并针对不同分区的等级依照SPG规范内的技术要求提出适用于各区的乳化沥青技术指标。其次,从流变学的角度对改性乳化沥青的高低温性能进行评价,结合现有微表处混合料试验,分析改性乳化沥青流变性能及SPG等级对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以及二者的联系。进一步验证SPG规范中表征乳化沥青高低温性能的指标的合理性,为SPG技术指标在乳化沥青性能评价上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其他文献
热休克蛋白是生物体受到外界刺激时合成的一类蛋白质,具有分子伴侣、调节细胞凋亡和参与机体免疫等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与许多的疾病有一定相关性,而且热休克蛋白已成为特定药物的靶点,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过度使用抗生素,人们担心随着抗生素耐药菌株的迅速增加,现有的抗生素将无法有效抵抗这些病原体。使用细胞壁裂解酶来消灭细菌已成为避免抗微生物剂耐药性危机的可行性选择。本文以热休克蛋白和
本文对巴音温都尔沙漠中荒漠草原区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球果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和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5种主要群落和及其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植物群落地上植被以及土壤特性进
为探讨不同浓度多效唑、烯效唑的复合药剂对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一年生紫穗槐幼苗施用以下16种浓度的多效唑和烯效唑的复合药剂,分别表示100、200、300、400mg/L烯效唑分别与200、300、400、500mg/L多效唑组成复合药剂,得出复合药剂调节植株生长特征的最佳药剂处理浓度及最佳药剂组合,使紫穗槐能更好地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侵蚀,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广泛分布着砒砂岩,其遇水易溃散的特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给黄河流域的泥沙治理带来很多困难。随着工程材料处理方式的提高,将砒砂岩作为建筑材料利用在水利工程的渠道衬砌、路基垫层等实际工程中,成为治理砒砂岩水土流失的又一有效手段。本文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红色砒砂岩为研究对象,在砒砂岩水泥土中掺加玄武岩短丝纤维,针对不同水泥、纤维掺量的玄武岩纤维-砒砂岩水泥土进行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研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结肠炎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一种反复发作、难治性的肠道炎症疾病。患者常常伴有疼痛、腹泻、黏便及血便、甚至大便秘结且乏力等临床症状。近年来,UC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持续上升,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遭受严重的侵害,但是其具体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目前,针对UC的治疗主要是一些水杨酸制剂,但药物的不良反应强烈。开发新的UC治疗药迫在
外泌体是体内外大多数细胞类型晚期核内体/多囊泡体与质膜融合后分泌到细胞外环境的30~150 nm的囊泡,是核内体起源的一种分泌囊泡,通过向受体细胞传递功能蛋白、核酸和脂质,参与信号传递过程,促进细胞间的交流,被认为在介导细胞间通讯中起作用,在多个研究中发现不同来源的外泌体对毛囊的发育有调节作用。因此,本研究以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毛囊干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荒漠植被是荒漠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防风固沙、保护环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阴山北部荒漠植被与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揭示不同荒漠灌丛生物量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关系,为阴山北部荒漠植物资源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绘制中国荒漠植被图、建立中国荒漠植被与土壤信息库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阴山北部灌木荒漠可划分为12个群系,分别为霸王
密集流动沙丘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严重制约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选取适宜库布齐沙漠密集流动沙丘治理技术,利于该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对保护该地区生态系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生物基可降解(PLA)沙袋沙障、芦苇沙障和沙柳沙障障格内分别种植沙柳(Salix psammophila)的3种治理技术(简记:P-S技术、L-S技术和S-S技术)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治理技术布设1 a和4 a后土壤水肥分
驯鹿(Rangifer tarandus)是环北极动物,欧亚大陆的北部和亚北极地区都有其分布,对在这些地区的萨米人、涅涅茨人和埃文基人等土著居民的生活都有着举足若轻的作用。由于长期生活在北极地区,驯鹿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抗寒、迁徙都是对环境适应的表现。迁徙(migration)是动物因季节变化产生对环境条件的空间变化的反应,该反应由多种因素驱动,迁往更适合生存的环境,使竞争、捕食、感染或寄生
玻璃化冷冻法保存卵母细胞,不仅可以建立优良畜种卵母细胞库,实现快速繁殖,而且也是保护特殊或濒危物种的有效手段。本文旨在研究冷冻与未冷冻GV期驴卵母细胞培养至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的差异,从而探究冷冻对驴卵母细胞损伤机制。本研究分别将GV期驴卵母细胞未冷冻(对照组)和玻璃化冷冻(实验组)体外成熟培养0 h、20 h与40 h,对六组样本分别进行单细胞转录组与单细胞甲基化测序分析,结果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