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能特异地形成共生体-根瘤。这种共生关系的建立涉及到低等微生物与其宿主植物之间复杂的信号识别、基因表达调控、分子间相互作用等过程。百脉根是研究共生固氮体系的模式豆科植物之一,对其根瘤菌结瘤因子信号转导途径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关系建立和共生体形成的奥秘。百脉根结瘤信号通路NSP1和NSP2是根瘤菌共生信号转导途径中关键的信号蛋白,都属于GRAS家族转录因子,位于CCaMK (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下游,并受其调控。本研究的侧重点在于探究NSP1与NSP2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区段以及检测NSP1基因是否具有结合启动子的能力以及行使此功能的区段,进而揭示NSP1、NSP2在结瘤因子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机制。其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一系列nsp1和nsp2缺失突变体,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了百脉根结瘤信号通路NSP1和NSP2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SP1具有与NSP2相互作用的功能,而且NSP2单独的LHR1结构域(105-186氨基酸)则能与NSP1相互作用,说明NSP1与NSP2在行使功能时可能形成异源二聚体。2.构建了一系列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缺失突变体,并表达和纯化缺失不同结构域的截短蛋白,利用pull-down和western印迹转移技术进行了体外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SP1缺失LHR1、VHIID两个结构域后仍具有与NSP2蛋白相互作用的功能,而缺失LHRII区段后则不能相互作用,说明NSP1的LHRII区段是两蛋白间相互作用所必需的。3.利用凝胶阻滞(EMSA)实验,初步检测了NSP1是否结合启始结瘤基因NIN的启动子的功能,但没有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其原因可能是所用的DNA片段太长(500bp),在EMSA凝胶上只见到一些弥散的DNA带,因此该结果需要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