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称谓词是指用来表示彼此间关系所使用的名称词语,既可以是口语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很多汉语称谓词的使用不再局限于原有意义,而是被置于更广泛的语境之中。这种泛化通常出现在亲属称谓词、交际称谓词、关系称谓词和亲昵称谓词中。随着泛化现象的日益普遍,其动因值得研究。然而目前并没有全面、严谨的研究。为此,该论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探究其动因。 称谓词的定义和分类,称谓词泛化的表现和特征,以及相关研究在文献综述中得以阐释。论文对四种称谓词的泛化分别做了分析,并筛选、搜集和分析了四个典型称谓词泛化案例。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模型,同时阐述了其相关细节,包括阶段、相互关系、步骤、特征、可推广性和意义。该认知模型是一个包含图示缺失、原型共有、隐喻映射和礼貌制约四个方面的连续过程,且其四个方面紧密联系。模型具备内在性、完形性、连续性和普遍性四个特征。作为一个相当全面与严谨的阐释,该认知模型能够解释所有汉语称谓词的泛化现象。 本认知模型既具备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它是解释现有汉语称谓词泛化的创新途径,给未来汉语称谓研究以启示,另一方面,它能够指导交际中称谓词的泛化使用,并能够预测未来汉语称谓词的泛化。但是本研究并不是完美无瑕和精准无误的,样本较少,以及决定模型各阶段发展顺序时存在的主观性是两个亟待解决的局限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