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enal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大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的情况下;而现代服务业作为服务业中具有高增加值、高知识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和低环境污染特点的部分,其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同样具有重大作用,而其区域发展差异也已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特征之一。因而,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协调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以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的热点话题——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现代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研究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现代服务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本质内涵,将区域协调发展分为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并以江苏省为具体分析对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   第一,本文分析了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并具体分析了三大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差异状况,主要表现在现代服务业产值、吸纳就业人员、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同时,在现状和差异表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地理区位、区域政策和人力资源因素等方面定性分析了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服务业在三大区域间的发展差异仍十分明显,其中以苏南地区发展最为优异,苏北相对较弱;三大区域也形成了不同的现代服务业优势行业,其中,苏南以知识密集性行业为主,而苏北则以相对劳动密集的行业为主。   第二,本文对现代服务业区域内协调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选取灰色系统理论协调度计算模型,并对原始的灰色趋势关联度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构造了一种基于指标和时间权重的三维灰色趋势关联度,并将其应用于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区域内协调发展程度的实证研究中,通过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和北京五个省市的比较,明确了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内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差距所在。研究表明: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区域整体协调性相对较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在与工业协调发展方面,工业仍然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行业结构协调性较低,尚未形成较为明显的主导优势行业。   第三,本文对现代服务业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并通过内涵分析得到现代服务业区域间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主要从区域联系、区域增长状态、区域差异和区域分工四个方面构建了相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隶属度函数的协调度计算方法,对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现代服务业区域间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现代服务业区域间协调发展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区域联系有所增强,但区域间现代服务业增长仍呈负相关,尚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减,但三大区域间的优势行业差异不十分明显,区域间分工水平逐年降低,产业同构化现象有加重的趋势。
其他文献
代建制项目中,业主(政府)、代建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参与项目的建设实施。其中存在两层委托代理关系: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是业主委托代建单位对项目进行专业化的管理;第二层委托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不断呈现新迹象,住房价格经历一次又一次的上涨,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越来越难以实现,提高住房保障规模逐渐成为全社会的焦点。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知识越来越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源,如何利用知识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成为目前企业创新战略最为主要的挑战。Lundvall教授等于2004年将学习和创新划分为STI(
我国实施的“市场换技术”战略的确带来了大量国外资金和人才的投入,以及中国企业学习外国先进知识和技术的机会,但是这一战略并未取得预期的良好成效,外方提供部分资金与核心技
矩形件排样问题是一类在计算理论上非常复杂,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广泛的问题,它普遍存在于工业生产的许多领域,且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排样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
近年来,随着产品质量危机事件的日益频发,企业在质量危机管理水平及管理方法等方面的不足日益凸显,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直接退出市场,影响其长远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企业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