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高速铁路的模式下,铁路客站与站前广场的组合关系直接影响铁路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就其发展来看,更进一步改善铁路客运、货运交通枢纽的布局,形成配套系统性、便捷一体性、站城融合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物流衔接“无缝化”、运输服务“一体化”已是必然趋势。本文以高铁站及其站前广场的一体化设计为研究对象。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我国东北地区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中高速发展阶段,主流城市建设发展受城市化进程影响,铁路等基础设施正在大力兴建,以此为背景研究本课题具有现实意义;另外着重对比国内外铁路建设的发展历史,介绍相关领域的研究,并提出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我国传统铁路客运站及其站前广场在设计上的主要特点,通过分析传统普速铁路客运站的设计手法,指出它们已经很好地满足当下高速铁路时期的高速、高质、高效的新要求需要根据高速铁路站场的现实需要探讨新的设计途径。第三部分主要总结高速铁路客运业务对“一体化”的要求及其特征;候车空间布局类型,以及多层叠置、交通组织、行车组织、候车模式的组合、站前广场的流线组织、服务设施等;提出站房空间、站前广场,以及与之相关的城市交通的一体化设计要求。第四部分以通辽高铁站为例,重点讨论高铁站及其站前广场的一体化的设计方案,内容包括空间序列的一体化、交通组织的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景观绿化一体化及人文性与地域特色的设计。高铁站及其站前广场承载着城市门户和交通枢纽的双重功能,尤其在中小型城市,高铁站及其站前广场属于极具代表性的公共建筑,一体化设计是充分发挥其功能、展示城市形象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国内外高铁站与站前广场设计的优秀设计技巧、回顾我国传统模式下铁路客运站与站前广场的设计方式,分析二者间一体化趋势;并对高铁站与站前广场的一体化设计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通辽市新高铁站的相关设计问题。希望以通辽高铁站及其站前广场设计为例探讨符合北方地区中小型高铁站及其站前广场的一体化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