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茵陈蒿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有研究表明茵陈蒿汤有抗肝损伤、防治脂肪肝、抗肝纤维化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黄疸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等湿热内蕴证,对于肝脏疾病的治疗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茵陈蒿汤基础上加味甘草能降低栀子的毒性,制成口服液可用于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本试验首先通过对十个产地的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原料药进行筛选,然后选用最佳产地的原料药进行加味茵陈蒿口
【基金项目】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中兽药学科项目基金(编号:41000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茵陈蒿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有研究表明茵陈蒿汤有抗肝损伤、防治脂肪肝、抗肝纤维化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黄疸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等湿热内蕴证,对于肝脏疾病的治疗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茵陈蒿汤基础上加味甘草能降低栀子的毒性,制成口服液可用于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本试验首先通过对十个产地的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原料药进行筛选,然后选用最佳产地的原料药进行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制备工艺的优化,并对口服液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十个产地原料药筛选主要依据主产地、生长环境以及市场售卖情况,选取茵陈、栀子、大黄、甘草这四种原料药材各十个产地。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药材中绿原酸、栀子苷、总蒽醌及甘草酸含量。结果显示,山西运城的茵陈绿原酸含量最高,湖北的栀子中栀子苷含量最高,陕西的大黄中总蒽醌含量最高,甘肃古浪县的甘草中甘草酸含量最高,因此选取这四个产地的药材进行后续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2)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为了确定科学合理的制备工艺条件,本试验进行了水提、醇提、水提醇沉三种提取工艺,以浸膏得率和栀子苷含量为指标,并结合实际生产、成本等因素确定最佳工艺。结果显示,加味茵陈蒿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水提工艺,即补足2倍吸水量后加12倍水,浸泡0.5 h,煎煮2次,每次煎煮1 h。(3)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定性检查采用一般检查方法对加味茵陈蒿口服液的性状、相对密度和p H进行检查;并用薄层色谱法对加味茵陈蒿口服液中主要成分栀子苷、大黄素、甘草酸单铵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显示: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呈深褐色,黏稠度适中,气微味甜。相对密度为1.06~1.10 mg/m L(20℃),p H为4.87~4.90。加味茵陈蒿口服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栀子苷对照品和栀子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棕色斑点;在与大黄素对照品和大黄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黄色荧光斑点;在与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和甘草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暗褐色斑点。(4)加味茵陈蒿口服液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加味茵陈蒿口服液中的主要成分栀子苷、大黄素、甘草酸单铵盐进行方法学试验并进行含量限度测定。结果显示:栀子苷的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15:85),检测波长为238 nm;大黄素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85:15),检测波长为254 nm;甘草酸单铵盐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37:63),检测波长为250 nm。都用色谱柱为Hadesil C18-K(4.6×250mm,5μm),流速1 m L/min,柱温30℃,进样10μL的方法检测。口服液中每1 m L含栀子苷、大黄素、甘草酸分别不得少于1.09 mg,7.12μg,0.73 mg。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汽车变得越来越普及,人们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关注持续提高,因此智能交通系统步入人们的视线并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而交通标识检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国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驾驶辅助系统、无人驾驶技术等方面获得了大量的应用。交通标识是用文字或符号传递禁令、警告或指示信息的道路设施,通常设计为特定的颜色和形状
“互联网+”时代跨步而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蓝图随之跃然纸上,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也成为了当今的一个热点话题。“智慧校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有效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进步与发展。而“智慧课堂”作为教学第一现场,其核心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离不开教师高强度的课上和课下双线工作,而且也面临着由于学生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的
目前,乳腺癌已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成为全球女性患病率和癌症死亡率最高的慢性肿瘤疾病。前期对乳腺癌的预防及检测,能够有效提高其治愈率,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医学影像法是实现乳腺癌前期普查和诊断的有效手段,医生可以直接观察钙化点进行疾病的诊断,但是在人工进行钙化点检测时会存在着误诊和漏诊的情况。随着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Computerized Aided Diagnosis,CAD)的
唇语识别(Lip reading)涉及图像,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成为目前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通过从连续的唇部图像序列中对时空信息建模,获取特征信息,从而学习到对应的文本内容。唇语识别的运用场景多,可以用来帮助听力障碍者交流,用于嘈杂环境下的语音识别,还可以用于军事,公安侦查和破案。但是,要想得到准确的唇语识别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人在说话时会存在不同的姿态以及不同的光照条件会影响唇语识别,丰富
自主导航作为移动机器人实现自主化的重要标志,统一实现了机器人自主定位、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这三项技术,从而使得机器人能在特定环境中,朝指定目标进行自主无碰撞移动[1]。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机器人在自主导航过程中能够达到运行轨迹平滑、导航成功率高、系统鲁棒性强的要求。本文以室内移动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功能作为研究背景,并以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机器人操作系统)导
乳房炎(Mastitis)是由自身或外界原因刺激引起乳腺血乳屏障破坏造成的炎症疾病,给奶山羊产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目前,抗生素是治疗和预防乳房炎的常用药物,但是抗生素的使用不仅造成耐药菌株的出现,还会造成羊奶中抗生素残留,影响羊奶品质。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机体自身合成的一类小分子多肽,属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固有组成成分,与抗生素相比,除具有广谱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物种自身缺陷基因的去除以及外源基因的稳定整合和特异性表达。将这一技术利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制备,不仅对于动物改良、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对于各种疾病研究、疾病模型的建立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基因编辑技术中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它使外源基因打靶省时省力,并且使基因编辑成本大大降低,但是CRISPR/Cas9技术实现外源基因多拷贝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以及自动化建设,机器人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普及,自主移动机器人是现如今机器人研究范畴的一大热门领域,而路径规划技术在移动机器人的相关研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也是对移动机器人开展更深层次应用与研究的基础。虽然目前智能算法层出不穷,其中有很多算法也被应用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上,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单一的路径规划算法可以满足移动机器人面对的所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移动机器人
滩羊是我国宁夏自治区及其周边省区的特色地方品种。滩羊裘皮洁白美观,肉质鲜美且无膻味,因此滩羊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滩羊存在体格较小、生长发育较迟缓、繁殖性能低等缺点,影响了滩羊养殖场(户)的养殖经济效益和滩羊产业发展。提高滩羊繁殖效率,培育体型大、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高等典型肉羊特征的肉用滩羊新品系是促进滩羊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阻碍肌肉生长发育
面部表情是人类表达情绪和心理状态最有力、最自然、最普遍的信号之一。人脸表情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和人机交互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医疗监护、教育评价、刑事侦查、情感计算、驾驶疲劳监测等。尽管卷积神经网络在人脸表情识别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传统卷积神经网络仍存在网络模型复杂、模型参数量大以及提取的特征信息单一的问题,使其只能在特定的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