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梳理“活动理论”和“学习方式”的国内外文献,结合在河南信阳三所小学的实地调查,对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对小学生学习方式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问卷调查选取了市、县、乡三级各一所小学进行发放,并同时进行访谈和观察等实地研究。文章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述。第一章论述了为什么要在“活动理论”的视角下研究“学习方式”, “活动理论”和“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主要内容包括:活动理论在国外的产生和传播;活动理论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活动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原则;学习方式的内涵与类型;活动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发展等。第二章论述了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并按照七个维度对其进行了划分,每个维度选取两种学习方式进行重点阐述。具体包括:正规的学习与非正规的学习、阅读式的学习与听讲式的学习、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有指导的学习与自主学习、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手工学习与现代技术学习、维持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第三章对当前小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评析。认为小学生的学习方式表现为六个特点,具体包括:小学生对学习方式的认同存在差异;小学生对传统与新型学习方式的认同度都较高;小学生对学习方式的认识仍存在偏差;小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存在差异;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取得一定成效。第四章分析了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困境。主要存在四个问题:学习方式转变的形式化倾向;教师的指导能力有待加强;小学生对新学习方式的适应性有待提高;学校应该合理设置班额。第五章针对小学生学习方式现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四点应对策略。具体包括:辩证地看待传统与新型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注重学习方式选择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应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建立“新课程理念”的知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