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土文化生发于乡土社会,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乡土人民的生活休戚相关的文化内容。在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受城市文化的侵袭十分严重,在乡土人民的生活舞台上逐渐失色,慢慢地导致集体性遗忘的局面。在政府逐渐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学者关注乡土文化发展和人们的乡土情丝无处寄放时,学校教育传承乡土文化的实践探索给新城镇化进程中的乡土文化发展带来了生机。中小学在不断努力中,探索多样化的乡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模式。为了研究时代背景下学校视野中的乡土文化传承问题,本研究从乡土文化的学校教育价值及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入手,通过理论基础的分析,探寻学校教育传承乡土文化的价值导向、目标参照、方法论、内容选择依据和教学实践指导等。在调查访谈苏南地区中小学传承乡土文化的具体实践中,了解其所做的努力、取得的成绩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基于理论基础和学校的具体实践,重构学校教育传承乡土文化的对策。首先,研究分析乡土文化发展面临的危机。综述前人相关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乡土文化的内涵、乡土文化的学校教育价值等,明确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传承乡土文化的使命和必要性。其次,分析乡土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的理论基础。从文化记忆理论、布鲁纳的教育文化观、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本土知识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着手,逐一探求学校教育传承乡土文化的价值导向、目标、方法论、内容范畴和实践指导依据,为学校教育传承乡土文化能够更好地落地寻求理论支撑。再次,分析苏南地区中小学教育传承乡土文化的实践模式。主要有:依托课程媒介的模式、建立合作共同体的模式、联结教—学—研的模式。在模式分析中发现学校教育传承乡土文化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研究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调查访谈,从与中小学负责相关教学实践的领导和教师的访谈中,多方面了解相关信息,多角度分析苏南地区乡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模式。最后,重构乡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对策。基于理论基础和存在的具体问题,从理论认知和实践保障两方面展开。理论认知方面,树立教育传承的价值导向,处理好学校教育、乡土文化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挖掘本土知识的教育资源,关照个体现实生活和身体在学习和传承文化中的作用。实践保障方面,提升校长的文化领导力,增加教师培训,加强学科渗透与融合,搭建合作平台,拓宽实践渠道,建立完善的乡土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机制,并积极促进各要素的协调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