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的小说《觉醒》(1899)只是一部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然而,它的意义远非如此。小说除了表现出浓厚的当代女性主义色彩外,越来越多的评论者发现它还是一流佳作,具有多方面解读的可能性。因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觉醒》的新意蕴再次加以挖掘。 《觉醒》中一个非常难得而又发人深省的闪光点表现在它对书中女主人公爱德娜生之觉醒和死之必然这对关系的处理上。首先,随着爱德娜个性意识逐渐增强、并用实际行动逐步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时候,她的社会生存空间却在不断地缩小,生与死发生着激烈的矛盾与冲突;接着,当两者的矛盾与冲突发展到不可调和时,爱德娜毅然选择了走向大海,实现了对自然的永远回归;从而解构并诗意超越了生死的二元对立,进入了永恒的一元世界。 书中所体现的一些观点比如性与爱的分离与庄子的“心与形的分裂”;爱德娜为拥有彻底的精神自由,无畏放弃生命与海德格尔的“先行到死中去”;爱德娜裸身投入大海的寓意与老庄、梭罗的自然观、生态女性主义等皆有相通之处。由此可见,《觉醒》还是一部哲学与美学意义上的成功小说。 最后,本文联系赛义德的《理论旅行》中的观点,对作者凯特·肖邦的个人成长过程及外界影响等因素加以分析、总结,说明她本人的思想为何能超越时代而又贴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