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0世纪初欧美时装是西方及世界服装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中国丝绸博物馆以中国最大纺织服装类博物馆身份永久收藏了一批源自美国收藏家丽蒂娅·葛顿经35年收聚的40000多件时装藏品,藏品内容丰富,覆盖时装、面料、缝纫线、制版等方方面面,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本文以欧美时装藏品中19-20世纪初的色织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纤维的表观形貌、分析纤维劣化程度、测试纱线结构、织物组织结构、织物配色及色纱染色用染料等,人工模拟色织物光老化褪色,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本批色织物文物包含棉织物和丝织物。大部分棉织物保存基本完好,部分棉织物有劣化迹象,丝织物劣化严重。  2.同一织物不同颜色的色纱劣化情况差异较大,暖色系的色纱劣化速度略快,推测与染色工艺不同有关,或是与不同染料对影响纤维劣化因素的敏感度不同有关,染色织物对光照较为敏感,应采取避光保护措施,展览过程中尽量减少灯光照射时间,并注意灯光波段的选择;棉织物文物劣化程度可用纤维表观形态、纱线强力、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征,但各有优缺点;被测丝织物分三个劣化等级,三级表现为横截面轮廓模糊不清,纤维脆化严重,纤维受外力触碰即为粉末,二级表现为横截面轮廓相对清晰,裂纹深且多,部分纤维有碎裂状况,一级表现为轮廓清晰,有少量裂纹;同一织物相同色彩的经纬纱劣化程度不同,源自不同织物但色彩接近的经纱劣化程度相似,推测除染色对纤维劣化造成影响外,织物结构对纤维的劣化也可能产生了影响。  3.本批测试棉织物中的色纱包含单纱和股线,且以单纱为主。经纱:捻向单纱为Z,股线为ZS,细度单纱为14.5-268.5tex,股线为45.1-132.9tex,捻度单纱为28.9-164.6捻/10cm,股线为36.2-44.6捻/10cm。纬纱:捻向同经纱,细度单纱为8.4-150.1tex,股线为38.0-124.4tex,捻度单纱为34.7-150.4捻/10cm,股线为38.3-48.1捻/10cm。丝织物经纬向多为长丝,复丝S捻;长丝细度为12.3-48.6tex,复丝为48.3-50.1tex;复丝捻度为36.2-44.6捻/10cm。  4.色织物用织物组织以平纹为主,重平组织、缎纹组织、提花组织、起绒组织等均出现在这个时期的时装面料中。棉色织物经纬向密度分别为167.0-884.3根/10cm和165.9-466.2根/10cm,丝色织物经纬向密度分别为169.4-884.3根/10cm和162.6-430.0根/10cm,织物组织不同经纬向的密度变化很大,棉色织物经纬密比值在0.52-2.42之间,丝织物经纬密比值在1.9-2.7之间,个别织物为1.0。  5.由对色织物的用色统计得知,格子类以2-4色为主,表现为英伦风;条纹类以2-5色为主,表现为休闲风。2色的格子色织物以“红/黄/蓝/黑/绿/棕/紫”为主色,加白色调和,条纹类以“红/黄/蓝”为主色,加“白/黑”调和,4-5色织物以“红/黄/白”+“蓝/绿/黑/灰”为主配色。通过对色织物用色频率的统计知,红、黄、蓝、绿的频率和为55.6%,黑、白的频率和为37.8%,紫、灰、棕频率和为6.6%。织物从配色风格上分3类:学院风、休闲风和前卫风,其中学院风色纱以2色为主,休闲风以3-4色为主,前卫风以5-8色为主;从视觉效果上分2类:秋冬厚重型和春夏轻盈型,厚重织物以古典、复古、怀旧为主题,轻盈型表现为清新可爱、神秘优雅、个性张扬、和稳重大气四种风格。典型的配色模纹有渐进配色和对称配色;格子类主要有2色棋盘方格和3色以上变化方格,条纹类则采用了组织、结构与色彩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凸条、双面、起绒等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