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窑作为南方特有的窑炉形式,是南方地区原始瓷烧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对处于初创期商周龙窑形制、结构及装烧技术的研究可以为原始瓷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性分析资料。笔者将目前可搜集到的商周龙窑按坡度分为两类,每类按建造方法分为A、B两型,每型下分式,并在此基础上为四期。商周龙窑主要发现在浙闽粤三个地区,但各处发展不均衡,具有自身发展的特点。其中浙江地区发现的龙窑在时代延续、绝对数量等方面,均有典型性。窑炉内部结构存在相互关联、影响的关系。根据时代变化,窑炉就地起建的方法逐渐取代挖凹槽建窑的方法,且护窑土伴随着就地起建的方法出现。对于商周时期的烟囱是否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火膛、投柴孔、长度、坡度以及保存状况的综合分析,认为烟囱在商周龙窑结构中没有一定存在的必要。浙江、福建、广东三个地区烧造器物的属性所反映出的对窑温的控制程度与地域特征的不平衡性吻合。器形、施釉及窑具都会对叠烧的结果产生影响,且窑具的使用也会影响器物施釉情况。笔者亦反思德清亭子桥窑址发掘报告中所提到的四个装出窑条件的适用性,并提出还应考虑窑尾设施是否完备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