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加入WTO既为中国银行业赢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资银行将面对迫在眉睫的外资银行竞争压力、不容乐观的金融风险现实、新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和全球金融业的迅猛发展等等,这些都对银行风险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中国该如何进行金融体制的塑造,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提高银行风险防范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中资银行业未来的兴衰成败。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就以下这些问题进行论述: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新的形势下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危机的重要性,接着对银行业风险的内涵、特征和种类进行一般性的概述并指出本文界定的概念,并对本文参考的国内外理论和文献做了综述;其次,从中国银行业风险的现状出发,分析中国银行业风险生成的内外部基础和条件,并重点剖析了入世后中国银行业风险的现实表现;再次,介绍了其他国家在开放条件下风险防范措施的三种模式:高度自由开放模式、有限开放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并着重对比研究了美国、波兰、瑞典三国银行业是如何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化解和防范银行风险,进而归纳总结了国际上在开放条件下对银行业风险防范所采取的一般措施;最后,在分析同外资银行竞争的策略基础上,提出了在现实的国内外条件下,中资银行如何从微观和宏观层面防范风险。文章指出,对于处在开放市场条件下的中资银行来说,从微观层面上应根本上改善财务状况,加快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积极推行集约化经营,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宏观层面中央银行应对内放松管制,促进金融市场发育,提高中资银行竞争力,此乃防范银行业风险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