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圈与耶稣会:我国农村社会组织及其转型——以鲁西南C村为个案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社会组织是村民活动的公共空间,也是乡村社会空间秩序维系的重要载体。伴随着现代国家建构的启动,在国家与社会互动的情形下,农村社会组织内在的运作逻辑和组织机制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即是对这种内在逻辑演变的一个初步研究。 本文从农村社会组织个案出发,以现代国家构建为视角,通过对作为自组织形态出现的祭祀圈与耶稣会的发展动因、发展状况、演变机制等方面的叙述与解读,分别对两种自组织的自我演变、仪式结构、组织原则、运作逻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力图展示出现代国家构建作用机制下的农村社会组织自我演变的内在逻辑及其相应的建构原则。 本文认为,两种不同内涵的生存技术,即基于对生命得以延续的渴望与对生命得以更好存在的期待,充当着农村社会组织自我演变的内源性“礼物之灵”,而现代国家构建过程中的权力技术则是实现农村社会组织演变的外源性“礼物之灵”。在这种情境下,农村社会组织也逐渐遵循着自主性与导向性相结合、专业合作与多样培育相结合、分合自愿与制度建设相结合、道义互惠的原则发展。
其他文献
自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关一直是乡村政治注的焦点,村级治理的民主化也成为村庄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对圭叶村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运
马基雅维里,一个洞察近代政治的天才,第一个勇敢地将以前的一切政治资源作为质料来实现自己重新打造的“新”政治形式的伟人。 马基雅维里生活在文艺复兴末期,那时整个意大利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各级人大依法加强对政府“钱袋子”的监督是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法治中国建设的“生长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速,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落脚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地政府的中心任务。乡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