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目前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在北美、北欧等国家位居第一,我国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是近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发病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乳腺癌病因尚未明确,它是一个全身性的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因此乳腺癌的治疗也是一种局部治疗结合全身治疗的系统性综合性治疗。近年以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的技术发展,乳腺癌的分类方法逐渐细化,从分子水平上水平上分类较多。目前临床上主要参照St.Gallen共识,依据免疫组化检测出的乳腺四个指标ER、PR、HER-2及Ki-67的表达结果,划分为4种类型:腔面A型、腔面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是指ER、PR及HER-2三个指标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与前三种类型的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不能行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治疗手段有限,预后较差。另外,三阴性乳腺癌又有其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如发病年轻,存在种族差异,进展快,侵袭性强,易发生脑转移和内脏转移等,所以预后很差。因此我们急需从分子病理学入手,找到其特殊的分子免疫学标记,研制出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开辟新的方向。目前,关于EGFR和E-cad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中的研究越来越多。且相关文献记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EGFR成高表达状态,相反,E-cad成低表达状态。本研究旨在探索这两种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和其生物学特征的比较,推测他们在三阴性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所起的作用,研究他们是否可以成为判断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因素,也为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的开展提供思路和依据。目的检测EGFR和E-cad蛋白在三阴性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无差异,结合三阴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分析他们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推测他们是否可以成为判断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本研究收集了郑大一附院乳腺外二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所有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包含病理科存档蜡块)。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筛选,然后将入组患者分为三阴性组和非三阴性组,从三阴性组中随机选取35例为实验组,同时按1:1比例在非三阴性组中随机选取35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乳腺癌组织中EGFR和E-cad蛋白的表达。本研究结果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显著性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EGFR在三阴性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组,结果分别为37.1%(13/35),14.3%(5/3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在三阴性组中阳性率的表达明显低于非三阴性组,分别为25.7%(9/35),51.4%(18/35),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35例三阴性乳腺癌中EGFR的阳性表达和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显著相关(P<0.05)。3.在35例三阴性乳腺癌中E-cad的低表达和患者年龄,绝经状态无明显相关,和患者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1.EGFR和E-cad在三阴组和非三阴组的乳腺癌中表达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EGFR的高表达和E-cad的低表达分别和它的临床病理特征如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等显著相关,对临床上判断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