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话原则即指导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去交流的语用原则。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被认为是语用学中的第一个会话原则。一经提出,它不仅引起了众多国内外语言学家的注意,还为会话原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Leech认为合作原则主要解释了人们故意违反数量、质量、关系和方式准则从而达到间接表达的意图,但并没有回答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准则来表达隐涵意义。为了拯救合作原则,Leech提出礼貌原则,认为人们间接表达是出于礼貌。后来,基于Leech的礼貌原则,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保全原则认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维护自己在他人眼中个人形象的需要,即维护面子的需要。他们将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并认为几乎所有的言语行为都有损害面子的本质,因此人们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用以维护自身及他人的面子。这些会话原则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提出的,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运用这些原则解释汉语会话时,难免有不恰当之处。许多中国语言学家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并试图解决它。顾曰国先生根据中国文化及礼貌的特色,提出了汉语礼貌原则;与Leech的礼貌原则相比,索振羽提出了能更充分地解释汉语会话的得体原则。顾曰国和索振羽所提出的会话原则有助于进一步解释汉语会话一些特殊的地方。但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汉语的真实会话,本文作者发现在汉语会话中还有一个更加典型的特征:维护关系。在会话中,中国人不管是在积极会话中还是在有分歧或矛盾的会话中都倾向于维护彼此之间的关系,本文称其为汉语会话中的关系保全原则。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总结前人所提出的会话原则在分析汉语会话时的不足之处,并且试图提出汉语会话中存在关系保全原则。本文主要结合前人关于会话原则的研究成果和对于汉语实际会话语料的分析,来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在解释汉语会话时,前人提出的会话原则存在哪些不足之处?(2)什么是汉语会话中的关系保全原则及为什么它是中国会话中比较典型的会话原则?(3)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中国人会采取哪些策略维护与他人的关系?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和论文结构。其次回顾了前人对人际关系和语用原则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再次概述本研究所要涉及和使用的主要语用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面子保全论。接着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本文所收集到的汉语会话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解释本文提出的关系保全原则及保全关系的策略。然后将关系保全原则和顾曰国的汉语礼貌原则及索振羽的得体原则进行对比。最后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启示、局限性。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总结了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面子保全论在解释汉语会话时存在的局限。并且通过定性分析汉语实际会话,提出汉语会话中的关系保全原则。本文还解释了关系保全的策略,被分为两类:积极关系保全策略和消极关系保全策略。积极关系保全策略包括:适当的称呼,关心,安慰,赞同四种;消极关系保全策略则包括:模糊,幽默,谦虚,赞扬,转换话题,作解释,承认错误并道歉,妥协,反问和沉默十种。本研究回顾了前人关于会话原则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会话原则;并且本研究提出汉语会话中的关系保全原则,丰富了汉语的会话原则,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汉语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