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在宋代的接受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baby54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经久弥盛的生命不仅在于其本身的杰出成就,更在于一代代读者的发掘和创造。然而,就目前《史记》研究现状而言,读者往往是一个被忽略的视角。鉴于此,本文将以西方接受美学为理论参照,就《史记》在宋代的接受状况作具体而微的研究。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进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从《史记》发展的实际出发,建构《史记》接受史研究的方法体系。两千多年的《史记》研究尽管在文学、史学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一直以来,研究者始终徘徊在作家和作品间,而将文学研究的另一维度——读者长期搁置了。接受美学的介入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它为传统《史记》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气息。在该理论的参照下,笔者将以宋代为切入点,在文章的第二至第四部分,分别从效果史、阐释史、影响史三个角度作全面、深入的考察。效果史研究紧扣宋代独特的文化背景,揭示《史记》集刻本史、选本史、说唱史三位一体的接受盛况,及其审美效应的深层原因。阐释史研究从编纂体例、班马异同、文章风格、史公三失、人物品评等方面展现宋人对《史记》的阐释历程,探究宋人独特的文艺风气和审美倾向。影响史研究通过宋代诗歌、词、散文、话本等与《史记》的关系的考察,总结《史记》对后代的影响规律。 在接受美学的观照下,我们得以窥见不同身份立场、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对《史记》作出的不同接纳反应。较之传统研究,它赋予历史和现实的读者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希望这样的研究能对传统《史记》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
其他文献
郝经是元初著名的理学家、重要文臣和诗文作家。由于后人对元代诗文的忽视,对他的研究和关注也就很少。近年来,随着元代诗文研究的兴起,关于郝经的研究也在逐步走向深入。但就现
引论部分对构成闻一多的基本语境:现代背景和文化冲突做了简要分析。现代背景和文化冲突构成我们考察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两个重要前提,也是我们据以考察闻一多作为文化个体的生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该书得到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然而尽管如此,该书的研究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目前新的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一个历史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大潮将传统的知识分子抛到了社会的边缘.他们失去了话语权,也不再有往日的社会地位,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处境.一些作家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