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典日语中复语尾陈述表现的考察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en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复语尾大致相当于一般所说的助动词所包含的内容,与助动词不同,复语尾只接续于动词之后,是山田孝雄的用语。日语动词语尾复杂而发达,为表现说话者复杂的思想内容,由第一语尾分出第二语尾,即山田孝雄所指的复语尾。本论基于对复语尾的认识,对其中具有陈述确定这一表现功能的复语尾进行考察。根据山田文法,复语尾中除"る""らら""す""さす""しむ"为属性表现相关的复语尾,其余均为陈述表现相关复语尾。其中"つ" "ぬ" "たり"为与陈述确定表现相关的复语尾。据先行研究表明,以往对这三个词的研究大多基于助动词的理论展开,为表现时间的助动词,具有表现完了意义。而本论则从山田文法的复语尾理论出发,摆脱时间概念的限定,对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つ""ぬ""たり"的句例进行分析,从而对其所具有的陈述表现功能进行考察。在山田文法中,作为复语尾的"つ""ぬ""たり"都具有陈述确定的表现功能,但在具体运用中相互间存在差异。笔者通过分析具体例句发现,"つ"在陈述事实状态时偏向于直写(主观)的角度,即从说话者自身出发,主观地表现对所陈述内容的确定。"つ"所表现的内容大多为说话者知觉内所完结的活动。另外,"つ"的连用形"て"的陈述表现也较为复杂,可总结为以下五种:1、重文用法;2、重语用法;3、直接接续在形容词连用形后,中间省略动词的用法;4、直接接续在助词后,中间省略动词的用法;5、"て"之后接续副助词的用法。与"つ"相对,"ぬ"在陈述事实状态时偏向于旁观(客观)的角度。"たり是由"つ"的连用形"て"之后接续存在动词"ぬり",即"て+たり"的形式变化而来的。其在陈述表现上较为显著的特点是表示动作状态的结果的存在。
其他文献
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弄清情况和进行独立分析的思维过程。非形式逻辑主要关注对日常论证的逻辑分析和批判,借助形式化以外的方法,对包括并非形式
采用液-液分散法自组装制备了白藜芦醇-大麦醇溶蛋白复合纳米颗粒,其平均粒径为(135.0±2.5)nm,白藜芦醇包封率为90.4%,负载率为18.8%;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显示纳米颗粒
林毅夫教授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在本质上是先验的国际分工决定论。一国的产业结构,从而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由生产成本的差异性决定,要素禀赋仅是决定生产成本的因素之一而不是
本文以《中日对译语料库》中「~テクル」的对应汉语翻译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分析「~テクル」在汉译过程中表达式的限制条件。得出以下结论。(1)「~テクル」表示空间移动的情况:ⅰ
本文以「~てある」的意义特征为中心,也进行了「~てある」与「~ておく」结构的比较。通常认为「~てある」结构的意义与本动词「ある」的意义关系紧密,所以与「ある」的基本义对照,总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指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相关的人、车、环境三要素安全,涉及内容较多,囊括了交通安全事故发生、与城市交通系统相关的责任事件、违法行为等内容。近年来,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