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中介成本的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kjz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市场是将资产从资产富余者与资产短缺者之间进行匹配的市场,涉及到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的间接融资方式,二是通过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考虑直接融资方式主要依托于市场的有效性,而间接融资方式所涉及到的金融中介成本,成为对金融市场效率进行衡量和影响的最重要指标。  本文首先构造金融市场的三部门模型(家庭部门、非金融性公司部门以及金融中介机构部门),并利用中介收入与中介资产之比来计算金融中介成本在1980-2015年的变化。计算后发现:从趋势而言,中国金融中介成本整体呈现出先增后减并最终趋稳的趋势,但整体波动幅度不大(标准差为0.71%);就数值而言,中国金融中介成本趋于2.49%,高于美国的金融中介成本(1.5%-2.0%)。  其次,本文为了研究我国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金融中介效率却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的问题,构造了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市场模型,来讨论金融中介成本的影响因素。通过理论模型(改进的Dealet模型)和实证检验后,发现运营成本、风险厌恶程度、交易规模、利率风险这四个变量与金融中介成本同方向变动,且运营成本及利率风险对其影响程度最大;而信用风险与金融中介成本反方向变动。  最后,考虑金融中介市场除银行外还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及互联网金融市场,本文对上述三个变量纳入前文模型中,并对扩展后的模型进行实证验证。发现运营成本、交易规模、利率风险及信用风险对金融中介成本的作用与基础模型中一致,说明这四个因素总能引起其变动;债券市场规模、股票市场规模及互联网金融规模均与金融中介成本正相关;其中,作用最大的三个因素分别是运营成本、利率风险及股票市场规模因素。
其他文献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就是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包含供给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投资、需求、出口)和分配结构(资本、劳动与政府所得)。其中,最具操作性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值
中原经济区是河南振兴、中原崛起的载体和平台。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主线是要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当前对“三化”协调发
在所有节能减排的政策中,提高能源效率备受亲睐。然而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提醒人们能源效率改进所导致的预期能源节约将被由此带来的新增能源需求部分或完全抵消,“杰文斯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