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着重解决的问题。而发展现代农业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农村的资金问题。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服务力度,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农村金融改革起步晚、进程慢,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村金融服务远远落后于城市金融服务,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金融服务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瓶颈”。村镇银行的设立为农村金融注入了新的血液。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初衷主要是为农村地区的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在2006年12月20日由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之后,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在农村地区发展。村镇银行的发展对于构建农村金融供给渠道、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在实践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遇到许多问题,因此研究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介绍我国村镇银行成立的背景和特点,并将村镇银行与其他同类型金融机构进行比较。第三部分,分析我国村镇银行运营现状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运营状况主要从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发起行构成、地理分布和业务开展情况来总结,对村镇银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主要从运营管理、制度体系、监督管理三个方面归纳分析。第四部分,首先选取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背景的有代表性三家村镇银行进行案例分析;其次分析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有选择的借鉴其成功经验。第五部分,在前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通过错位经营、与当地政府合作等措施来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加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完善监管和内控管理来防范风险,在税收、利率以及市场准入方面给予村镇银行更多的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