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氧化—吸附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ris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化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成份复杂、毒性大,若直接排放会给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本课题针对目前焦化废水处理难的问题以及焦化废水自身的特点,采用SBR-氧化-吸附工艺和两级SBR-混凝工艺对焦化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焦化废水及其他难生化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在SBR试验中,考察了反应时间和排水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BR按充水时间10min、沉淀时间2h、闲置时间1h、进水CODcr为2105.040mg/L时,最佳的反应时间为6h,出水CODcr达481.152mg/L,去除率为77.14%;当SBR按充水时间10min、反应时间6h、沉淀时间2h、闲置时间1h,进水CODcr为2332.392~2773.120mg/L时,排水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很小。在SBR出水的氧化试验中,采用Fenton试剂对其进行氧化处理,考察了试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及溶液的初始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2O2投加量为1.67mL/L、FeSO4·7H2O的投加量为1.67g/L、氧化时间为4h、pH为6.5时,Fenton氧化达到最佳处理效果,CODcr从481.152mg/L降至246.758mg/L,去除率为48.72%。在SBR-氧化出水的吸附试验中,考察了氧化镧活化沸石、NaCl活化沸石以及活化沸石吸附后再用活性炭进行吸附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NaCl活化沸石的吸附效果较氧化镧活化沸石的吸附效果好;沸石经100℃的0.3 mol/L的NaCl活化2h后,当投加量为120g/L时,CODcr从246.758mg/L降至82.510mg/L,去除率达66.56%;氨氮从267.2mg/L降至4.8mg/L,去除率达98.20%,达到我国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质标准(氨氮≦5mg/L,GB/T 18921-2002),活化沸石吸附氨氮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来描述;SBR-氧化出水经NaCl活化沸石吸附后,再用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理,当投加量为100g/L时,CODcr从82.510mg/L降到了9.327mg/L,去除率为88.70%,达到我国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在二级SBR试验中,考察了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级SBR按进水时间1h,沉淀时间2h,闲置时间3h,进水CODcr为725.17mg/L时,最佳的反应时间为6h,出水CODcr为413.280mg/L,去除率为43.01%。在二级SBR出水的混凝试验中,考察了絮凝剂种类、投加量、絮凝时间和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的混凝效果最好;当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500mg/L时,在pH值9,絮凝时间10min的条件下,CODcr从413.280mg/L降至185.650 mg/L,去除率为55.08%,浊度从166.9 NTU降至18.4NTU,去除率为88.98%。研究结果显示,采用SBR-氧化-吸附工艺处理焦化废水,CODcr从2105.040mg/L降至9.327mg/L,氨氮从267.2mg/L降至4.8mg/L,出水可达标排放和回用于生产。
其他文献
为了落实项目合适的、切合实际的建设规模,尝试性运用了神经网络技术,依据城市经济与物流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城市经济-物流需求"预测模型,对长兴县物流需求量进行预测,从而
针对故障诊断面临的故障样本少、非线性强、多故障处理等问题以及传统智能诊断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DT)和相关向量机(RVM)的智能故障诊断方法。通过构造决策
意大利SMIT(斯密特)公司成立于1938年,于1960年研制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挠性剑杆织机。1963年.SMJT成为意大利国有石油公司ENI所属Nuovo Pignone的子公司.1994年,SMIT成为通用电气集
本文研究了铜、镉、三苯基锡和五氯酚对椭圆萝卜螺的毒性作用。主要包括24h-LC50的测定、浓缩系数的测定和低浓度的铜、镉、三苯基锡和五氯酚溶液对螺卵的孵化率和幼螺的心率
以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丙烯酸(AA)为单体,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可直接在未处理聚丙烯(PP)表面涂饰的核壳型丙烯酸
期刊
通过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的几点思考。
在两权分离的背景下,企业外部利益集团要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财务报表背后蕴含的信息,就需要对财务报表予以科学化的分析。文章将从目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所面临的困境入手,有针
高分子共混物中氢键的存在能促进共混组分具有更好的可混和性。因此,研究高分子共混物中的氢键对高分子的共混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本文参考近年来的文献资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