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东半岛位于华北克拉通东缘,是中国最重要的黄金产地。本文通过对胶东玲珑金矿及周边地区的玲珑花岗岩、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及暗色包体、暗色脉岩、重熔老地层和矿石进行系统取样,采用锆石U-Pb测年和Lu-Hf同位素、全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和Rb-Sr, Sm-Nd同位素分析以及钾长石Ar-Ar测年等分析技术,并结合前人在大地构造背景、同位素组成、年代学等方面的大量研究,以此来探讨胶东地区金成矿岩石学成因、物质来源和动力学背景。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显示:玲珑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50-160Ma,εHf(t)值在-34.0~-23.8之间,表明物源来自于太古代基底的重循环作用;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及其暗色包体的年龄为123-127Ma,εHf (t)值-19.3~-16.8,指示了壳源岩浆成因来源,同时暗色包体的存在,又说明了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为深源(幔源)物质加入的岩浆混合成因;暗色脉岩以成矿前和成矿期脉岩为主(126-166Ma),εHf (t)值范围较大(-44.6~-9.8),表明物源为重循环地壳物质和初生地幔物质的混合来源。此外,在这些岩体中,年轻锆石(120Ma左右)比老锆石的Th/U比值大,说明在岩石圈不断破坏的同时,地幔物质不断地加入。钾长石样品Ar-Ar测年结果显示坪年龄为117.5±1.0Ma,与玲珑金矿成矿时代(110-120Ma)相吻合。全岩Rb-Sr,Sm-Nd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玲珑金矿黄铁矿εNd,T=122Ma值-15.6~-21.3,明显分布于幔源的中基性脉岩(-10.06~-17.63)与壳源花岗岩(-15.53~-21.66)、变质岩(-19.88)的εNd(t)值之间;所有岩矿石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均为向右倾斜,而暗色脉岩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说明轻稀土相对富集,物质来源主要为壳源为主,说明暗色脉岩形成时有部分幔源物质加入。根据目前我们针对金矿成因所建立的综合模型,胶东金矿(包括玲珑金矿)的成因和成矿动力学过程主要包括拆沉作用、地幔上涌、与俯冲相关的交代作用和古老物质的富集以及重循环作用。暗色脉岩在成矿过程中可能扮演了绝缘层的角色,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集中在合适部位富集堆积,避免其流失分散。而郯庐大断裂则是岩浆和流体迁移运动的主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