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正在兴起“全球结社革命”,我国NGO也如火如荼的开展着。NGO这个带有神秘感与崇高感的词究竟是什么?包括哪些组织?它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它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如何?未来的发展路径怎样?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向“小政府,大社会”模式的转变过程,国家将更多的权力转交给社会,能否转型成功,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NGO无疑是一个关键因素。随着NGO越来越多的介入公共服务领域,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前景,是我国软实力的直接体现,所以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发现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促进国家成功转型。针对上述研究对象,本文使用了实证数据分析、类型-功能分析、归纳-演绎分析和特征分析等方法,结合公民社会、社会资本、公益产权等理论分析“中国NGO”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一部分,整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NGO”的研究。第二部分,运用“中国NGO”发展的相关数据,对“中国NGO”做一个全景式的描述。第三部分,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对“中国NGO”的现状进行分析。宏观层面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及社会环境。在政治法律环境方面,重点放在三十年来我国法律政策环境的改变对NGO规制和NGO参与公共政策的机制的影响;社会环境方面,主要关注在国家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我国NGO的需求和供给模式、运作机制、社会资本等诸多方面,探讨NGO的成因、规模和制度化形式,并关注伴随政府改革出现的各种过渡形式。通过公民社会、和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对NGO进行一定的研究。并从微观层面研究这类组织的管理运作、治理结构、公共关系和独特的公益产权基础,探索这类组织的制度框架和组织行为模式的变化,密切关注在转型时期NGO所表现出的新特点。第四部分,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分析现阶段“中国NGO”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预测“中国NGO”发展的未来走向。第五部分,试图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求探索适合中国国情与文化特征的有效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