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乃至数学教育到底能给人带来什么?至少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受教育者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育过分要求学生记忆书本知识或解决有固定答案可循的书本问题,只能对分析性思维有效果外,而对发生在受教育者身边的具体应用性问题所需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却收效甚微(Sternberg)。这与数学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教育界普遍关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强烈的反差。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且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做出贡献乃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其中利用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数学建模教学从国外到国内,从大学到中学,越来越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 本文对中学数学建模的教与学作了一个简要的综述,重点在第四、五、六部分,围绕中学数学建模从内容、学生和教师即数学教育的三要素进行讨论:在引言中用两个例子说明了目前教育的部分弊病和原因;第二部分从国内外的数学教育改革引出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与活动;第三部分介绍了原型与数学模型的关系、数学模型及有关概念;第四部分介绍了数学建模的定义、在中学的运用、数学建模步骤原则与方法、中学数学建模的内容与现状简介以及它和应用题的区别;第五部分从数学学习的心理认知理论角度讨论中学数学建模,并且把它扩大到问题的解决;第六部分详细讨论了中学数学建模的教学活动与教学模式;第七部分在小范围内进行跟踪实验及其数据分析;第八部分为结束语。 本文的写作得到了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张胜元博士的热心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