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和我国现行教师评价的局限性与不足而提出的教师绩效评价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学校管理者的重视,有些研究者开始深入研究教师绩效评价理论,也有些学校管理者尝试着实施教师绩效评价。然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评价仍然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层面。教师绩效评价的大部分理论与实践主要蕴涵在奖惩性教师评价理论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中,因此,整合奖惩性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催生出适合形势需要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评价理论,并将其切实运用到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笔者认真梳理了国内已有的教师绩效评价理论,从阐述“教师绩效评价”内涵入手,指出教师绩效评价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效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并对教师绩效评价的特点及意义进行了解读。然后,通过对河南洛阳辖区的10所中小学校的30位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和300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对教师绩效评价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到还存在评价理念与实践的偏差、教师绩效评价脱离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关怀、评价过多地与学生考试成绩直接挂钩以及其公平性广受质疑等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教师绩效评价理念,以“以德为先,注重实绩”为导向,对教师绩效评价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等做出了构想,并对评价步骤与方法进行了实践探索。最后,选取S中学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分析该校实施教师绩效评价的背景及实践历程,对该校在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具体操作过程进行了案例评析。由此引发思考,总结出能够促进教师绩效评价顺利实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总之,从理论上不断完善教师绩效评价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克服现有教师评价的局限与不足,加强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必将为教师绩效评价的有效展开和教师绩效工资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