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蛇毒心脏毒素镇痛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wenv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口服眼镜蛇毒心脏毒素的镇痛抗炎以及抑制关节炎作用和可能机制,同时对于心脏毒素在体内外的免疫调节作用做初步探索。  方法:利用小鼠热板实验、醋酸扭体实验、甲醛引起炎性疼痛实验来探究口服心脏毒素的镇痛作用;利用大鼠鸡蛋清致炎实验、甲醛浸泡的纸片诱导大鼠肉芽肿实验、小鼠腹腔炎性渗出物测定实验、完全弗式佐剂(CFA)引起的早期局部炎症反应实验来研究口服心脏毒素抗炎作用;利用足部和尾部皮下注射CFA诱导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来探究口服心脏毒素抗关节炎的作用,观察了大鼠关节部位肿胀和病理情况,同时检测了大鼠外周血中CD4 T、CD8 T细胞亚群的情况以及血清中IL-10、IL-6、IL-17等细胞因子情况。进一步我们探究心脏毒素在体外对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检测细胞上清中IL-6、IL-17水平以及相关蛋白(如p-STAT3等)表达情况。  结果:在三种疼痛模型中口服心脏毒素提高了小鼠痛阈,减少了醋酸引起的扭体数和甲醛引起的的舔咬足的时间,均表现出良好的镇痛作用。在抗炎模型中,口服心脏毒素后有效抑制了鸡蛋清、甲醛浸泡纸片、醋酸和CFA引起的炎症反应,表现出良好抗炎效果。口服心脏毒素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中表现出明显改善关节炎症状,关节肿胀有明显抑制,脚踝病理情况转好,炎性侵润和软骨损伤减少,同时抑制CD4 T细胞比率和促炎细胞因子IL-6、IL-17的表达。在体外实验中,心脏毒素抑制了关节炎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FLS)的IL-6的表达,同时降低了其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论:在动物实验中口服心脏毒素起到良好的镇痛抗炎和抑制关节炎的作用,在体内外对细胞免疫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抑制CD4 T细胞水平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其多效的药理作用和对关节炎病程的良好改善作用使其可能成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新的研究思路和潜在药物。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经营活动日益增加,所面临的运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企业的主要目标,而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往往成为
在全国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之下,大学英语教学也将从EGP教学逐渐转型为ESP教学.这一转型过程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大学英语一线教师,结合实际以ESP教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领域的教育发生了颠覆性变革.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亟需改变传统培养模式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文章以安徽商
人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CYP)是一大类含有血红素分子的单加氧酶超家族,对外源及内源性的物质代谢以及环境致癌物的活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色素P450中主要负责药物代谢的酶有3个家族:CYP1, CYP2和CYP3,包括了:CYP1A2、CYP2A6、CYP2A13、CYP2C9、CYP2C19、CYP2D6. CYP2E1和CYP3A4等。在人体内众多的CYP4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和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都属于奈瑟氏菌科细菌,均已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鲍曼不动杆菌常引起肺炎、菌血症、脑膜炎、伤口感染等疾病,死亡率高。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淋病是全球第二大性传播疾病,可导致不孕不育等严重后果。两种病原菌耐药形势日趋严峻,由于耐药问题导致治疗失败的病例不断有报道。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