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新疆环塔里木特色林果产区的库尔勒香梨果园为对象,在果林间套种生产牧草作为目标,探讨套种牧草生产的可行性并科学评价果林套种牧草复合种植体系对果园的影响。结果表明:  (1)禾本科牧草根系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层,与果树根系在空间尺度上不重叠,而且套种牧草不同程度的降低了果园0~30cm土层的土壤容重。种草区土壤含水量及碱解N、速效P、速效K的含量均高于清耕对照区,初步说明套种牧草对香梨果园土壤性状无负面影响。  (2)套种牧草对土壤综合肥力的改善效果较小麦好,各处理0~90cm土层有机质含量表现为草木樨≒一年生黑麦草>小麦,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种草区比距树50cm以内土壤肥力有所降低。  (3)香梨果林间套种牧草形成地面覆盖,鸭茅、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地表温度较清耕区分别降低了1.4℃、1.0℃、0.8℃;牧草套种区与小麦套种区相比,地下5cm和15cm处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小,正午高温时空气相对湿度高;套种覆盖可以减少地表土壤水分蒸发,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  (4)与清耕制管理比较发现,果实单果重、单株产量及总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果园种草没有造成减产,且生草区果实产量较清耕果园提高7.4%,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清耕区,而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较清耕有所降低。  (5)香梨果园套种苏丹草、鸭茅、草木樨的干草产量分别达9266.6 kg·hm-2、5021.4 kg·hm-2、6426.2kg·hm-2,多年生黑麦草越冬能力差。浅根系禾本科牧草在产量和品质方面均具备较高的生产可行性,同时对果园小环境无负面影响,苏丹草、鸭茅、一年生黑麦草均表现较好,可在香梨果园套种生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