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D C.:Fr Quel)],又名刺芹侧耳,是一种在我国很有发展前景的集食用、药用和食疗于一体的新型珍稀食用真菌,其营养成分丰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等。同时,杏鲍菇多糖含量也很丰富。已有研究证明杏鲍菇多糖能降低机体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增强机体免疫机能、促进胃肠消化、防止心血管病、抵抗病毒等功效。多糖分布于胞内、胞外和胞壁上,种类繁多,功能不一。多糖的分子量、单糖组成及结构与其功能活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作为占真菌细胞干重20%的细胞壁,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且β-葡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但是未见有从杏鲍菇细胞壁提取β-葡聚糖的报道。因此,本文以杏鲍菇子实体为原料,研究杏鲍菇胞壁β-葡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旨在为杏鲍菇胞壁β-葡聚糖的产业化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丰富食用菌多糖结构数据库资料。主要结论如下:(1)杏鲍菇子实体经碱提醇沉得到胞壁粗多糖的产率为9.6%,即每100 g的杏鲍菇子实体干粉可以提取9.6 g胞壁粗多糖;测得该胞壁粗多糖的糖含量为84.6%。杏鲍菇胞壁粗多糖经羧甲基纤维素(CMC)离子交换柱、Sephadex G-75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到一色谱纯多糖(PEW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对PEWP的纯度、分子量及基本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EWP分子量为41 kDa,糖基组成为葡萄糖;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EWP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和典型的β-糖苷键构型;高碘酸氧化及Smith降解分析表明,PEWP中1→4糖苷键残基比例为83.3%,1→6糖苷键残基比例为12.8%,1→3糖苷键残基比例为2.4%,1→2糖苷键残基比例为1.5%。(2)纯化后的杏鲍菇胞壁β-葡聚糖为白色云母状固体,无味,易溶于水,易吸潮,不溶于高浓度的乙醇、甲醇等极性溶剂。苯酚-硫酸法测定其糖含量为98.58%。其1%水溶液的pH为6.54,3%水溶液在610 nm下的透光率为63.92%,水溶液的比旋度[a]D10为223.52,10%水溶液的粘度为2.14 mPa-s。(3)以含有不同浓度杏鲍菇胞壁β-葡聚糖的培养液培养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测定其增殖率和迁移率,并以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0.08 mg/mL、0.4 mg/mL、2 mg/mL)PEWP能促进人体外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加速损伤区域上皮细胞的生长,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其中以0.4 mg/mL PEWP促人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效果最好。(4)研究杏鲍菇胞壁β-葡聚糖对大鼠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和高脂血症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杏鲍菇胞壁β-葡聚糖可以抑制饲喂高脂饲料大鼠体重的增长,控制大鼠体内脂肪的堆积,降低大鼠肝脏和心脏脂肪沉淀,减轻脂肪肝的发生;同时降低大鼠血清的TC、TG水平,提高HDL-C的水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几率;降低大鼠肝脏SOD活性和MDA水平,改善大鼠体内的氧化应激程度。因此认为,杏鲍菇胞壁β-葡聚糖具有预防肥胖症、高脂血症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作用。(5)研究杏鲍菇胞壁β-葡聚糖对高脂膳食诱导大鼠肥胖和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杏鲍菇胞壁β-葡聚糖能抑制饲喂高脂饲料大鼠体重的增长,改善其血清和肝脏脂质指标的质量,起到减肥降脂作用。(6)研究杏鲍菇胞壁β-葡聚糖(PEWP)和杏鲍菇子实体胞外多糖(PEP)对兔子离体小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杏鲍菇胞壁β-葡聚糖(PEWP)对兔子离体小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杏鲍菇子实体胞外多糖(PEP)的抑制效果显著。因此认为,杏鲍菇多糖降血糖的关键生物活性成分是胞外多糖。